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名字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政治风云紧密相连,他就是徐景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于1933年的上海奉贤,徐景贤的成长轨迹,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家庭子弟的典型写照。自幼沐浴在书香之中,他对文字有着天然的敏感与热爱,这份热爱,最终引领他走上了仕途,却又在风云变幻中将他推向了命运的另一端。

徐景贤的青年时代,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急需各类人才参与建设。1951年,高中毕业的徐景贤,凭借优异的成绩和满腔的热情,踏入了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大门,成为文艺处的一名普通干事。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起点已属不易,而徐景贤也深知机会难得,工作之余,他勤奋自学,笔耕不辍,以文字为媒介,抒发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徐景贤的才华逐渐显现,特别是他的文学作品,如《生命如火》等,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更传递了对科学精神的崇敬,这让他在上海文坛初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徐景贤因文采出众,被调入市委写作班,从此与文字结缘更深,不久便晋升为文艺处副处长,被誉为“华东笔杆子”,其文学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赏。

然而,历史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1966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上海亦未能幸免。在这场风暴中,徐景贤的心态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从最初的恐惧、迷茫,到后来的主动适应,乃至积极参与,他的选择,无疑受到了时代大背景的深刻影响。

在张春桥的指引下,徐景贤逐渐成为了上海市革委会的重要成员,并最终坐上了上海市委书记的位置,成为那个时代上海政治舞台上的关键人物之一。

然而,权力的巅峰往往伴随着风险的暗流。1976年之后,徐景贤的政治生涯也戛然而止。他被隔离审查,随后被撤销了一切职务。1980年,在两案审理过程中,徐景贤因其在特殊时期的所作所为,被开除党籍,并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这是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也是对他过去行为的严厉审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窗生涯,对徐景贤而言,是一段漫长而深刻的反省时光。1992年,因健康原因,徐景贤获得保外就医的机会,重获自由的他,选择回到上海,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

晚年的徐景贤,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回忆与记录上,他试图通过文字,去梳理那段复杂纷繁的历史,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份真实的记录。

与徐景贤命运截然不同的,是他的堂弟徐景达。

生于1934年的徐景达,同样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却选择了与兄长截然不同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徐景达投身于国家的石油工业建设,从甘肃玉门油田的实习开始,到后来的石油部工作,再到赴苏联深造,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对专业技术的执着追求。

回国后,徐景达先后在大庆、吉林等地油田工作,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我国石油领域的杰出专家,为国家的石油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景贤与徐景达,两兄弟的人生轨迹,如同两条平行线,各自延伸,却又在历史的某个节点上,以不同的方式,映射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选择与命运。

徐景贤的政治沉浮,是特定历史时期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的缩影;而徐景达的专业坚守,则是对国家建设默默奉献的生动写照。两者虽殊途,却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