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大桥古镇圈门的文化释义

张广世

大桥镇,古代亦称白沙。

大桥镇,始于唐代。唐初大诗人张若虚当年游巡至大桥江段时,受江边自然风景的感染启发,借景写出了冠绝全唐的不朽诗篇《春江花月夜》,使本地随不朽诗篇而流传千古。唐代,亦有来扬州经商的波斯人,选择在大桥镇的东北方向的“郭家庄(榉树阁)”附近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后来就形成了“波斯庄”。

大桥镇,成于宋代,那时的大桥地区已经有居民聚居,大桥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有地利优势,官府在此设置“大桥山寨”,宋江都县地图上在大桥地区位置明确标注了“大桥山寨”。

大桥镇,建于元、明代,从相关史料及历史文物看,在元代时期,大桥已有镇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特别是明永乐七年,陈瑄奉旨开浚白塔河后,大桥镇区随着白塔河南北漕运的畅通而繁荣,史志上有了建制“大桥镇”。

大桥镇,盛于清代、民国时期,清康熙朝,大桥有汤彭年考中进士,接着又有顾图河高中榜眼。这时期的大桥镇,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已经达到相当的繁荣,清末民国时期,大桥更是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会精英。

在大桥镇老镇区,主要街巷用万条条石铺街成道,并由这些条石街道串联起镇区的街道弄巷,史称“条石古街”,在“条石古街”两侧建有众多的明清大院和寺庙道观及历史遗存。

清末民国初期,大桥镇的规模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镇,镇上居民及镇管理者,出于保境安民的需要,在大桥镇区的四周,共建起十三座圈门,用青砖砌建的十三个圈门,到了夜里,四周圈门关闭后,镇内即与镇外交通隔绝,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更夫和安全保卫人员。使大桥镇镇区的管理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小扬州”之称。

大桥镇有一首《大桥古镇谣》:“大桥古镇三镇拢,条石街巷巧横纵,西有仁寿北青龙,大桥昂首立当中;白塔河流穿境过,永济桥架两岸通,舟行南北赏江湖,带绕长堤贯西东;建有圈门十三重,保境安民各倚重,东圈门内伏青龙,西圈门外望仙踪,南圈门下站佣工,北圈门口拜关公;十三寺庙庵阁宫,星罗棋布古镇中,四方民众庙会涌,菩萨巡街万巷空;数百店铺多品种,商贸重镇氛围浓,客商往来人接踵,富贫兴衰不相同,年年送灶接财神,各自期盼在心中。”

从相关资料看,大桥镇的历史上和“十三”这个数字有缘,十三座圈门,十三座寺庙等。为何有这种现象?可能是和本地的风土人情有关。“十三”是个大数字,也是个吉祥的数字,寓意“十三太保保平安”。人们希望建好圈门后镇上的居民能太太平平,平平安安,安享幸福祥和的生活。再延伸细考,比如扬州的城门也是十三座,这可能就是本地区人民,在千万年的繁衍生息中,传承积淀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吧!

大桥古镇有着众多的历史故事,也有浓郁的文化传承。从古镇谣,就能读出大桥古镇圈门的历史文化。

东圈门(镇东大街东段):今东大街二十四号处,“东圈门内伏青龙”是什么意思呢?当时的东街是大桥镇和青龙镇犬牙交错的地带。进了东圈门,则是青龙镇的占地面积大,且紧邻建有青龙桥的“青龙河”,故传“东圈门内伏青龙”。

西圈门(河西仁寿街上):今河西镇扬街中段,“西圈门外望仙踪”是何意呢?原来是,在大桥镇的西边是“仙女庙”镇,有“仙女遗踪”之说,大桥人就形象地说成了“西圈门外望仙踪”,告诉人们,出了西圈门可以望仙女庙的仙女了。

北圈门(关帝庙南侧,和关帝庙紧邻正对):今人民路与菜市街交叉口处(原青春茶社处),出了大桥古镇的北门,正对紧邻着的就是“关帝庙”,因此才有“北圈门中关帝守”的说法。

南圈门(塌扒街南端):今塌扒街南段中间37号民居位置。过去,大桥镇南乡有好多的人进城务工做事,每天很早的就站在南门外等着开门进镇,而没有找到事做的人,则继续站在南门外等候,待有需要的雇主来招工,故才有“南圈门下站佣工”一说。

随着历史的变迁,当年古镇的好多东西都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却会一直留存在大桥古镇的历史沉淀里,也会留存在大桥人的记忆中,更会留存于大桥人的世代相传中。如能更加全面深入地探究大桥古镇的文化释义,那定是件有意义的事!

附大桥古镇圈门位置考:

据考,大桥古镇十三个半圈门的具体位置是∶

东圈门(镇东大街东段):今东大街二十四号处;

西圈门(河西仁寿街上):今河西镇扬街中段;

南圈门(塌扒街南端):今塌扒街南段中间37号民居位置;

北圈门(关帝庙南侧,和关帝庙紧相对):今人民路与菜市街交叉口处(原青春茶社处);

河西桥西圈门:现已在白塔河道中心(卞朗之住宅门口);

西大街观音阁下圈门:今繁荣街西段(束星北故居西侧);

鱼市口南侧圈门:今人民路与团结街交叉口(徐二房大门口照壁南侧);

花土地庙圈门:今团结街与人民路交叉口(徐二房最南一栋房子门东侧);

徐氏宗祠圈门:今团结街西段(原大桥小学校门西侧);

天后宫圈门:今塌趴街北段66号民居处(天后宫、井南侧,小庙西侧);

刘厚住宅后门口圈门:今跃进巷中段(刘厚之宅院后门东侧);

曲巷圈门:今劳动巷东面(大庙小庙东,徐四房宅院西墙外,向南曲折通东大街);

另,东街谢家巷(今东大街中段厕所处向南)设一围门,此门是谢家私宅封闭巷道的大门,但却起到完全封锁进出镇区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张广世,男,1966年10月生,江都吴桥人,革命烈士之后,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从事教育工作,爱好文学艺术,喜欢学习研究地方文史、风土人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