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在山西,能买到什么?一辆车?一套房?都不是。18万,买的是一具年轻女孩的尸体,准确地说,是一个“冥婚新娘”。2016年,一位名叫胡青花的山西妇人,就花了18万,给去世三年的儿子办了场“喜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息传开,村民们议论纷纷,不是指责,而是羡慕。这年头,彩礼水涨船高,活人娶妻都难,更别说给死人配婚了。18万,买个年轻漂亮,还“新鲜”的“新娘”,在“冥婚”市场,绝对算得上“物超所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这桩18万的“喜事”,仅仅是冰山一角。“冥婚”,这一在古代被封建迷信和宗族观念裹挟的陋习,如今竟以更隐秘、更扭曲的形态,潜伏在现代文明的阴影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冥婚”,顾名思义,就是为死者举办婚礼。这一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习俗,在中国,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商朝时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记载着商王为逝去的贵族配“冥婚”的场景。而到了唐朝,“冥婚”之风更是盛行,就连唐中宗也曾为早逝的弟弟李贤操办“冥婚”,并将其“冥婚妻子”追封为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冥婚”的盛行,与古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让许多人将“传宗接代”视为头等大事,即使子女早逝,也要为其“娶妻生子”,以延续香火。而“入土为安”的生死观,则让人们相信,死者也需要像生者一样“成家立业”,才能在另一个世界安息。此外,古代社会对鬼神世界的敬畏,也让人们对“冥婚”深信不疑,认为不为死者配婚,就会招致不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冥婚”逐渐演变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习俗,并被赋予了维系宗族血脉、稳定社会秩序等社会功能。例如,通过“冥婚”,可以将没有子嗣的死者纳入到家族谱系中,从而保证家族香火的延续;也可以通过“冥婚”,为早逝的子女找到一个“归宿”,以慰藉生者的悲痛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思想解放,“冥婚”这一封建陋习,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以更隐蔽、更扭曲的形态,死灰复燃,甚至发展成为一条充满罪恶的地下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古代“冥婚”不同的是,现代“冥婚”早已褪去了封建迷信的外衣,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冥婚”的价格,根据死者的年龄、外貌、学历等因素,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而“鬼媒人”这一古老的职业,也重新活跃起来,穿梭于各个村落,为“冥婚”双方牵线搭桥,从中牟取暴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丧失人性,将黑手伸向了活人和安息的逝者。盗墓、盗窃尸体、甚至谋杀,种种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都成为“冥婚”市场的一部分。2006年轰动全国的“宋天堂杀人卖尸案”,就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例子。宋天堂,一个以“鬼媒人”为生的中年男子,为了牟取暴利,竟残忍地杀害了多名年轻女性,并将她们的尸体卖给需要“冥婚”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那些被“冥婚”的女性,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她们生前可能遭受过家庭暴力、婚姻不幸,甚至是被拐卖的受害者。2020年,一则新闻,刺痛了无数人的心。一名12年前因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自杀的女子,尸骨竟被自己的亲生父母以8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另一个家庭,为其早逝的儿子配“冥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万元,对于一个已经逝去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对于那些为了“冥婚”而铤而走险的人来说,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他们就像一群vultures,在死亡的阴影下盘旋,贪婪地攫取着不义之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冥婚”现象的死灰复燃, 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盘根错节的社会病灶。

首先,封建迷信思想的残留,是“冥婚”现象滋生的温床。 尽管已经进入21世纪,但受教育程度、信息获取渠道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这些地区, “冥婚” 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人们相信,只有为死者配婚,才能让其在另一个世界安息,才能保佑家族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农村地区法治意识淡薄,为“冥婚”市场的猖獗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些农村地区,法治观念淡薄,人们习惯于用传统习俗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法律的约束力。 在他们看来, “冥婚” 只是家族内部的事务,与外人无关,即使知道“冥婚”违法,也不会主动举报,更不会寻求法律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导致“冥婚”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养老问题突出。 对于一些没有子嗣的老人来说, “冥婚” 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他们希望通过“冥婚”,为自己找到一个“照顾”自己的人,或者为自己“生儿育女”,以延续香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冥婚” 现象,对女性的伤害尤为深刻,赤裸裸地展现了对女性的物化和歧视。 在“冥婚” 市场中,女性被视为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她们的价值,取决于年龄、外貌等因素,而与她们的个人意愿、人格尊严毫无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 年, 山东一位名叫方洋洋的女孩,因为无法生育,遭受了丈夫一家长达两年的虐待,最终不幸去世。 然而,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 方洋洋死后,她的家人为了几千块钱的“彩礼”,将其骨灰卖给了另一个家庭,为其早逝的儿子配“冥婚”。 方洋洋,这个生前饱受折磨的女孩,死后依然无法逃脱被物化、被支配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冥婚” 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困境、传统观念的顽固,以及对女性权益的漠视。 它提醒我们, 文明的进步,绝非一蹴而就, 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冥婚” 作为一种封建陋习,不仅是对死者安息的亵渎,更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 根除这一社会毒瘤,刻不容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 相关部门应加大普法力度,特别是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让群众了解“冥婚” 的危害性及其违法性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冥婚” 陋习, 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要倡导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应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鼓励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引导群众将祭奠逝者的情感, 转化为对生者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完善社会养老制度,解决农村老人的后顾之忧。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从根本上消除“冥婚” 现象滋生的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要真正根除“冥婚” 现象, 更需要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要破除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保障女性在教育、就业、财产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让女性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和发展机会, 让女性不再成为“冥婚” 市场的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冥婚” 的阴霾, 终将被文明的阳光驱散。 我们相信, 在一个法治健全、 社会文明进步的未来, 每个人, 无论是生者还是逝者, 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参考资料:
1.央视网:《“鬼妻”:宋天堂杀人卖尸配阴婚事件调查》
2.澎湃新闻:《为了给儿子配冥婚,他们花了20万买偷来的女尸》
3. 澎湃新闻:《又见女孩去世后被“配阴婚”,愚昧陋习就禁不了吗?》
4. 河北青年报:《山东被虐打致死女子葬于阴婚:亲属收几千块彩礼后,送她去“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