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四川省科技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宣读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大会共授奖256项,包括9个个人奖项和247个项目奖项。

其中成都市共获奖226项,包括8个个人奖项和218个项目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个人奖项:成都8位科学家获奖

据了解,个人奖项分为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项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5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项,其中8位来自成都。

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杜祥琬院士、四川大学李安民院士获得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四川大学赵海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成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徐兵杰、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柴晓明、成都理工大学范宣梅5位青年人才获得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伊夫·伯纳比、乔治·卡拉基恩尼迪被授予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最新修订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本次评选放宽了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年龄,由之前的不超过40周岁放宽为不超过45周岁

对比前两次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奖者,不难发现,此次获奖“85后”明显增多。年轻的科学家正在各自领域熠熠发光。

聚焦·项目奖励:成都共有218个项目获奖

据了解,在本次的获奖名单中,共有247个项目奖项,包括四川省自然科学奖10项四川省技术发明奖6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31项

在这247个项目中,成都共有218个项目获奖。

自然科学奖

自然科学奖10项中,成都市获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

技术发明奖

技术发明奖6项中, 成都市获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3项,三等奖1项;

科学技术进步奖

科学技术进步奖231项中,成都市获奖203项,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63项,三等奖110项。

聚焦·特点:《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实施后首次评审

今年5月四川省政府修订颁布了《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简称《办法》),从强化奖励导向作用、加大青年人才激励、优化奖励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完善。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是《办法》修订实施后开展的首次评审

“填补空白“”“全球首次”……今年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还有这些特点:

强化原始创新性

更加贴近产业发展所需

从地下到海底再到天空,多个一等奖获奖项目颇具代表性:

往地下。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深部资源开采岩石各向异性体破裂机制与理论”,填补了深部岩石各向异性体破裂测试原理与理论研究空白。

钻海底。“海底可燃冰固态流化井下双层管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项目,支撑了全球首次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试采成功实施,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望天上。“大型飞机用中高强钛合金复杂构件锻造成形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实现了大型飞机关键钛合金锻件材料自主可控,并成功在C919大型客机上装机应用。该项目也因此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原始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加强,科技服务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次获奖项目与四川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216个项目已面向市场开展转化应用,占比获奖总数的87%。

比如,深井/超深井钻井提速提效关键装备技术及应用项目、复杂环境下大动态信号高精度捕获技术及应用项目,均已通过合作企业实现工业化应用;基于对称布局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无人机增升技术及应用项目、大容量强冲击牵引供电系统过电压深度抑制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也已成功研制重大创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创新主体地位巩固

获奖机构中企业占比超七成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本次获奖项目中,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184项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占比74%。其中,在“含金量”最重的一等奖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完成的有14项、占比38%。

挑大梁——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或参与国省重大科技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

有突破——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普锐特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首次成为获奖项目牵头单位,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郫县豆瓣罐式稳态发酵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喜获奖励。该项目由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等牵头,企业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二部负责人朱奇介绍,不同于露天发酵,这项技术创新通过罐体模拟豆瓣自然发酵的温度、日照等条件,让豆瓣发酵的环境更稳定、更可控,不仅保障了传统豆瓣制作的风味,还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一个罐体可同时发酵100吨至200吨豆瓣,是传统露天条池的十倍。”

数据显示,去年四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7万家、同比增长16.1%,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万家、同比增长12.4%;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首次提升至60.3%,企业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此外,本次还有不少获奖项目彰显了科技惠民利民导向。其中,77项、占比获奖总数31%的项目,涉及农林牧渔、医疗卫生、公共安全、轻工食品等领域,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社会发展。比如在农业等领域,涌现出了猪产肉性状的遗传与营养调控、饲草基因资源发掘与新品种选育等一批全国领先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在卫生健康领域,颅底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成都的获奖项目也有自己的特点。从产业领域看,全省获奖项目所属的产业领域,成都市主持及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均有涉及。其中,涉及第一产业的占全省获奖项目的92%,涉及第二产业的占全省获奖项目的79%,涉及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占全省获奖项目的95%。

从创新主体看,全省10项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中,成都市获得9项,均由在蓉高校主持完成;全省6项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均由在蓉单位主持完成。203项在蓉单位获得的科技进步奖中,有137项为在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方式完成。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杜祥琬院士

四川大学李安民院士

获得最高奖项——

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

杰出贡献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位青年人才获得

2023年度

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攀登科学高峰

拓荒认知边界

祝贺获奖者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