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难题。据统计,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庞大,已高达3.3亿,且该病死亡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糖尿病肾病等代谢性疾病同样威胁着公众健康。面对这一挑战,中西医结合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与潜力,尤其是在微血管病变这一核心领域的探索上,为提升治疗效果开辟了新路径。

美国权威医学期刊《微循环》深刻指出,心血管疾病的根源在于微血管循环障碍,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疾病的主要成因,也指出了疾病恶化的关键因素。中医学者吴以岭教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微血管作为人体健康的关键守护者,其结构与功能的正常对于维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至关重要。然而,微血管病变的复杂性使其成为国际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题,也是制约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治疗效果提升的关键瓶颈。

自2005年起,吴以岭教授率领科研团队,从理论构建、机制解析到临床应用三方面,系统性地开展了中医脉络学说的研究,并创新性地将其与微血管病变的防治相结合。中医之“脉”与西医之血管在解剖层面虽表述不同,但实质相通,均承载着血液运行的重要使命。脉络学说不仅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更在微观层面揭示了血管病变的奥秘,为中西医在微血管领域的合作搭建了桥梁。

吴以岭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以岭教授

在脉络学说的指导下,科研团队深入分析了中医2000多年来治疗血管病变的方剂,成功研发出多款创新中药,如针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以及针对心力衰竭的芪苈强心胶囊。这些药物的诞生,不仅为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选择,也标志着中医药在微血管病变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通过大量研究数据分析,吴以岭教授团队揭示了微血管病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指出通络干预在保护微血管方面的显著优势。无论是急性心梗、心梗后心律失常、心梗后心衰,还是急性脑梗、糖尿病肾病,通络药物均展现出其独特的疗效。这些研究成果不仅验证了通络保护微血管、改善血流灌注的共性机制,也为未来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临床手段。

尤为重要的是,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被视为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通络药物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其凋亡、促进增殖及增强内皮屏障功能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对微血管的全面保护。这一发现不仅为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对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严峻挑战,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通过深入探索微血管病变的奥秘并研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人类将能够更好地抵御这些疾病的侵袭,守护自己的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