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2年的中印边境反击战,到近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50多年间,中印之间的军事对抗仿佛成了一本“印度屡战屡败”的悲壮史书。每次冲突后,印度都吹嘘自己准备得更充分、军事实力更强,但现实总是以同样的一边倒惨败来给这个国家泼冷水。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要了解一下印度那些响亮的口号。从早期的“将战线推至雅鲁藏布江”,到后来的“猎鹰行动”,再到今天印度高原作战部队的“优势论”,听起来印度军方信心满满。然而,历史数据无情地揭示了真相:1962年的反击战,印度惨败;1967年和1987年的边境冲突,印度依然未能讨到任何便宜;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更是让印度士兵在零下高寒地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美国专家克里斯托弗·K·科利和普拉尚特·霍苏尔·萨哈斯又跳出来,说印度在高海拔地区有明显优势,有25万名山地部队,而且个个都有丰富的高原作战经验。乍一听,25万对4万,我们是不是该担心了?
美国专家们还指出,印度可以在边境地区部署270架战机,而中国在西藏和附近地区只有180架。我军其他省份的战机要飞过去支援,还得考虑长途飞行减少载弹量的问题。听起来,好像印度占了个“飞行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宜。但别忘了,战争可不是单纯比人数和装备数量的游戏。
先来拆解一下印度自吹自擂的2019年“击落巴基斯坦F-16战机”事件。实际上,当时情况恰恰相反,是巴基斯坦击落了印度的米格21,还俘虏了飞行员。真正的战斗力证明,印度空军的实力不过是个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虽然在人数和战机数量上看似劣势,但我们有什么?我们有的是现代化的高科技优势。中国在人工智能、多领域作战、新兴技术、无人机和无人机器人方面遥遥领先于印度。普拉文·索尼,这位印度自己的军事专家也承认,这些新兴技术让印军完全无法匹敌中国的战斗力量。
再看看俄乌战争,俄罗斯的“大纵深战役理论”根本没奏效,还被卡在顿巴斯地区整整30个月。这就是现代战争的实情:老旧的苏联方式已经不灵了,而印度的军事思想和设备大部分还停留在那个年代。对比一下,我国有SA750U大型无人机,可以在高原地区执行运输物资、侦察和轰炸等多种任务。无人机和机器狗配合侦察,把所有信息汇总到联合战术指挥系统,每名士兵通过平板电脑都能看到周围敌人的具体位置,然后精确打击。这样的战争模式,印度那些山地步兵再多也是白搭。
甚至有报道指出,如果真的爆发冲突,在开始的72小时内,中国就能压倒印度陆军和空军。在全方位的电磁频谱电子干扰下,印度的指挥、通信、雷达和侦察系统将全面瘫痪,10天内中国完全可能取得胜利。而且,不仅是电子战,中国还有500公里射程的191型多用途火箭炮,无人机进行精准引导,彻底摧毁印度的后勤补给线。在高海拔疆域,硬碰硬的传统作战模式已经过时,今天拼的是高科技、信息化和智能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看印度的装备。T-72、T-90型坦克,BMP-1、BMP-2步兵战车,看起来好像不差,但说到底就是简装版的俄罗斯军队。森德吉战役理论强调的是大纵深迂回攻击,但是这种策略在现代战争中已经被证明失效。高海拔地区,谁还跟你比拼爬山射击?无人机直接攻击你的后勤卡车,切断你的补给,让你的部队在高寒缺氧环境下自己崩溃。
总的来说,印度的军事装备和战略思维还停留在上世纪,而中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高科技信息化战场。如果印军敢于主动发起挑衅,那就注定会迎来又一场惨败。不妨用印度军事专家普拉文·索尼的话总结:“我军将在10天内击败印度军队。”这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对现代战争形态与双方实力对比的准确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