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部的类乌齐县,是昌都市下辖县之一,藏语意为“大山”。类乌齐县平均海拔达4500米,年平均气温26℃左右,在适宜的光照与降水条件下,这里形成了一片片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区,孕育了类乌齐牦牛这一独特品种。

9月10日,南都记者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走进类乌齐县,了解当地的牦牛“致富经”。

类乌齐牦牛全产业链已显露雏形

来到类乌齐县,汽车穿行于峡谷之中,平静的河水蜿蜒流淌,高耸的群山间牛羊成群。据了解,类乌齐牦牛具有肉质致密、口味浓郁、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山之中,牦牛随处可见。南都记者朱唯信 摄

牦牛产业是类乌齐县的主导产业。2016年,类乌齐牦牛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3年,类乌齐牦牛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如今,类乌齐牦牛全产业链已显露雏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类乌齐县提出“保种-扩繁-育肥-加工”的牦牛全产业链模式,从饲草种植到牦牛育肥,从牛犊出生到成牛出栏,从自主经营到就业分红,类乌齐牦牛全产业链在助农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牦牛产业不仅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也是助力实现类乌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类乌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顾宗庆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2023年,类乌齐县通过牦牛产业带动了240人就业,共实现增收480多万元,其中,项目分红319万元,惠及4560人。

去年类乌齐县企业加工的牦牛肉达43万斤

每年的7月-10月,是牦牛的黄金发育时段。“为满足市场需求,一般会在这个时间段,对4岁左右的牦牛进行集中育肥。”顾宗庆说,在类乌齐县现有的4座牦牛短期育肥基地,育肥期内,牦牛平均日增重近600g,净肉率可增加约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乌齐县滨达乡央宗村牦牛育肥基地。南都记者朱唯信 摄

类乌齐牦牛浑身都是宝。“利用无菌屠宰生产线对牦牛进行分解后,上脑、里脊和眼肉等产品可以进入中高端商超,牛腩和牛腱子等则主要进入餐厅和集采市场。”高克武是藏家牦牛公司的副总经理,他说,分部位售卖、精细化加工都将增加牦牛系列产品的附加值。

“牛皮可以做成皮包,牛毛可以做成地毯、服装。”顾宗庆说,这样可以实现类乌齐牦牛的价值最大化。据了解,2023年,类乌齐县企业加工的牦牛肉达43万斤,实现产值2950万元。

当前,类乌齐县正以品牌化运营和渠道合作等方式,持续开拓类乌齐牦牛及其产品的消费市场。“‘康巴类乌齐牦牛’是我们目前主打的品牌,同时我们也入驻了832消费扶贫商城、中国融通商城、三峡E购平台等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社交媒体运营等方式,打通线上销售渠道。”高克武说,在经历一系列尝试后,近些年,该公司的销售额正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

采写:南都记者 朱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