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莞城市科学节将于9月19日正式启动。据了解,本届东莞城市科学节将举办近百场活动,带动全市科普阵地、科技社团、基层组织发力,促进全市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其中,结合教育“双减”背景,东莞市在不断探索科学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上,为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加法题”也给出了一份东莞解法。

全程链接:丰富活动引导青少年走近科学

近百场特色专场活动为全市营造浓郁的科学教育氛围。据了解,此次东莞城市科学节整个系列活动期间,除了10个主会场系列活动,还有近百场特色专场活动。东莞各镇街(园区)科协、科技社团、科普阵地等也分别开展联合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服务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同时,全市科普阵地在9月20日-21日期间对外开放,向公众献上“科普大餐”。

“我是从姚建铨院士的讲座上第一次听说‘海洋物联网’的概念的。”据东莞一中的王同学介绍,以前一直对书本上的很多知识感到有些抽象,各种高深的科学技术仿佛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但去年在学校的院士讲座上,竟然有机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对话院士,突然就觉得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据了解,在今年的科技节开幕式上,东莞市教育局将继续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重量级嘉宾,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激励更多学生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

了解科学,走近科学,学习科学。“一直以来,东莞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东莞市科普教育资源呈现出起步早、基础扎实、社会化程度高、展品较为丰富的特点。”据东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东莞共有4项参赛作品从35个代表队700多名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以及全球20个国家近百名国际代表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个,创下了东莞市近25年来的最好成绩。

“我们的科普活动形式花样多,趣味性强。”除了以往常规的活动外,据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透露,此次活动涵盖展览、讲座、培训、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并有“守护珍稀濒危植物”“遇见人工智能”“探矿鉴宝话沧桑”“室内科普课程”“体验式消防实践活动”“全民万步健走”等精彩互动活动,希望能够给青少年们带来更加丰富多维的科学教育体验,引导更多的青少年走近科学。

全员参与:结合学生差异开展个性教育

“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近万份问题。”据东莞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东莞市教育局计划于10月18日至19日隆重举办“2024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预计超十万师生参与整个科技节活动。科技节以“探大国重器,育未来英才”为主题,围绕培育学生“提问、思考、研究、创新”等能力,精心策划了科技节开幕、好问题大赛、重器成果展示、科技运动会和研学营地五大板块,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学会提问。通过“好问题”大赛初赛,东莞市教育局从上万份提交的问题中遴选出60个好问题进入复赛。现场进行展示与答辩,鼓励学生提出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敢于提出新时代“十万个为什么”。

学会思考。科学教育也可以开展运动会,教育局计划通过将科技元素融入体育项目的竞赛活动,如水火箭比高、铁丝陀螺比久、气弓箭打靶比准、纸桥承重比稳等,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实现科学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会协作创新。2024年,东莞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今年东莞市教育局还将开展研学营地项目,邀请香港、澳门、新疆、浙江、重庆、贵州、江西和东莞共八地学生代表,共同开展同上一节科学课、科学教育沙龙、科普之夜联谊以及科普研学营等系列活动。通过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研学基地,促进粤港澳、东中西地域间的科学教育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感受东莞城市科技魅力。

全效赋能:整合各方资源展开沉浸科普教育

打开科学教育场域边界,以资源融通激活新动能。为让学生能更近距离接触尖端科技,东莞不仅遴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作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更先后首创科普副校长制度,有500所学校聘请科普副校长。

“主动作为,跨界融通。”作为东莞走在科学教育前沿的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在校内也不断创造着科技教育惊喜。走进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笔者发现,学校目前已经实现了在课程、课堂、师资和校园四个方面的跨界。课程跨界,是学校构建实施了“融创 未来”课程体系,包含基础型、拓展型、优能型三大板块;课堂跨界,是学校成立了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建立问学云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学与科学营,开展创造节和创意路演大赛,鼓励师生尝试科学教育新实践;师资跨界,则是拓展师资资源,邀请了各领域专家、行业精英担任“荣誉课程”老师,开展假期高校、实验室科学营,成立高中科创班,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校园跨界,是学校引入线上资源,对接高校研究所共建实验室,与企业共建科普场馆。

“开发建立机制鼓励创新,推动集团的大科学教育。”在谈到学校未来的科教方向时,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的科创教师表示,未来会继续联合学校教师团队,进行系列校本开发;同时帮扶薄弱地区科学教育,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

另外,据了解,本届东莞城市科学节也引入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平台注入创新力量。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北大光电研究院、华中科大工研院、电子科大电研院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新兴研发机构将在本次科学节期间组织开展多种科普活动,带领市民探秘大科学装置、走进科研实验室、聆听科技前沿科普报告,市民还可以走进卫星地面站、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领略科学的魅力。

文 范彬彬
图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