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上海市嘉定区与云南省楚雄州“山海结盟”以来,两地围绕“中央要求,楚雄所需,嘉定所能”,双向互动、双向赋能、双向发力,在沪滇协作过程中成效显著。

进入新时代,上海嘉定和云南武定继续双向奔赴,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持续发力——作为嘉定区重点帮扶项目之一的武定县田心乡自然能提水项目,近期成功上水,为当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武定县田心乡地处山区,地理条件复杂,山高水低,水资源季节性匮乏等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生产长期依赖自然降水,靠天吃饭。传统的灌溉方式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导致了该地农业产值较低、经济效益不显著。为解决这一“卡脖子”的缺水困境,在沪滇协作机制推动下及多方研究讨论后,在田心乡引入来自上海的自然能提水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省楚雄市武定县田心乡

该项目投入上海嘉定区帮扶资金,在田心乡原有废弃的河门口水电站上进行改造,对原有的水电站尾水渠道清淤排污,铺设螺旋焊管3000余米作为动力管道,水流量为720立方/小时;利用水电站原有拦水坝的74米水流落差作为初始动力,通过自然能提水设备能量转化,将水提至最高750米现有的坝塘和水库,铺设提水管道近7000米,每日可提水800立方米。

这一改造,让老水电站又再次焕发新生,变“废”为宝:改造后的自然能提水项目,可实现枯水期补充灌溉用水的目标,预计可辐射灌溉3200亩农田,直接受益土地1600亩,惠及万余名村民。

自然能提水系统是利用具备一定落差的水流作为动力,通过能量转化,源源不断把水从低处压到高处,全程运行不用油不用电,可24小时不间断运行,维护方便,运维成本低且绿色环保,是解决山区农村缺水问题十分理想经济的新型提水系统。

随着田心乡自然能提水项目的成功实施,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过去,村民只能种植低产作物如玉米,如今,随着灌溉条件的改善,田心乡开始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引入了更高附加值的作物。田心香米、紫薯、贡菜等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将大幅增加,每亩产值有望增加4000元以上,年净增效益可达640万元。同时,项目还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每年可带动50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就业增收100万元以上。

田心乡自然能提水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了沪滇协作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作用,也为武定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嘉定区帮助田心乡从“靠天吃饭”走向“科技兴农”,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未来,嘉定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武定县深化合作,在更多领域开展精准帮扶,共同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共谱沪滇山水情,共同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来源:上海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