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师生情20载 她们将中西方乐器融合的新音乐推向世界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淋 李赵卓 摄影报道

“2004年,我来成都求学,在学校阁楼上一间狭小的排练室内,第一次见到张老师和她的先生。当时他们正带着学生们争分夺秒地排练,旁边是啃了一半的面包,喝了一半的矿泉水。他们全身心投入的样子,深深震撼了年少的我。”

9月10日,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四川音乐学院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主题活动现场,该校“85后”教师贺倩在舞台上回忆起与恩师张晓波教授的初识场景。

张晓波是我国第一位手风琴专业硕士研究生,也是我国西南地区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艺术及教学的带头人。当年,贺倩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便师从张晓波。本科毕业后,她又考取成为张晓波的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倩(左)和张晓波(右) 陈淋 摄影

今年,是这对师生相识的第20年。于贺倩而言,张晓波不仅是她音乐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她成长路上最亲的“家人”。

贺倩还记得,2005年,还是大一学生的她,代表学校参与全国性大赛——首届“珠江手风琴”大奖赛。“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对于参加这样的大赛,心里是很没底的。”见贺倩自信心不足,张晓波除了备赛期间悉心指导外,也给足了她情绪价值,不断鼓励着她,让她相信自己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在张老师的持续鼓励下,我慢慢找到了自信心。当我走上比赛舞台,感觉自己真的能发光,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演奏,荣获传统低音手风琴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回忆起那一刻,贺倩眼睛里仍闪着光。自此以后,在她的音乐道路上,张晓波如同一盏指明灯,照亮她前行的方向。在国内外各类手风琴比赛中,贺倩获奖无数。而这些优异的专业成绩,让她如愿留校成为恩师的同事,共同为手风琴的教育添砖加瓦。

四川音乐学院的手风琴专业开设于1978年。而张晓波是将电子手风琴纳入专业的教学体系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为手风琴专业开设室内乐及合奏课的老师。

2003年,张晓波与丈夫共同创办了蓝梦手风琴室内乐团(以下简称“蓝梦乐团”),他们将中西方乐器巧妙结合,碰撞出了新的音乐演奏风格。2004年,蓝梦乐团首次参加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奥地利INNSBRUCK第八届国际音乐节手风琴室内乐比赛,就一举夺得专业组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张晓波首次带领着蓝梦乐团在奥地利参加国际比赛

张晓波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参赛时的场景。“本来根据比赛规则,演奏现场观众是不能欢呼鼓掌的。但我们用手风琴与二胡合奏了外国人最熟悉的《茉莉花》,给他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听闻此曲,台下观众难掩激动。当演奏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为蓝梦乐团鼓掌,甚至自发让出一条小通道,欢送乐手们离场。“这次演出大获成功,我们也众望所归地拿下第一名。”此后,她带领着蓝梦乐团参加了国内外多个重量级比赛,尤其是在文旅部鼓励中国选手参加的一类、二类重要国际艺术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贺倩也逐渐成长为蓝梦乐团的主力。2009年,为了培养年轻人,张晓波将蓝梦乐团的“接力棒”交到了贺倩手中。“正如乐团名字‘蓝梦’所寓意的那样,希望能插上音乐的翅膀,在蓝色的天空翱翔,代表川音、代表祖国,站在领奖台上。”张晓波动情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代蓝梦乐团在新西兰参加国际比赛

今年,是她从教的第42年。自从19岁站上三尺讲台,她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便是“要把学生培养好”。“我自己拿奖还不行,希望我的学生都能站上音乐的国际舞台,拿到奖杯为祖国争光。”张晓波总是不遗余力地带着学生们飞翔。“学生要比我优秀才好。我一直希望他们站得比我更高、飞得比我更远。”

当被问及教师节最想对恩师张晓波说的话时,贺倩情到深处,忍不住掉下眼泪。“没有张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她给了很多机会,我把握住了,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接下来,她也将传承着张晓波的教育精神,带领自己的学生往更高的音乐之峰攀登。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