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忠良 北京画家(引题)

素描北京站(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胡子傲

北京站塔钟指针针头有一点儿弯曲;蒸汽机车冒烟时,会有煤渣落地发出声响……有关火车与车站,许多人们不了解的“小秘密”,画家王忠良却门儿清。素描北京站近50年,观察写生上千小时,见证了北京站的历史变迁。

王忠良的家,俨然一座“火车展览馆”,到处可见火车机车的钢笔素描。他钟爱画火车机车,至今已画3万余幅画作,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组,涵盖国内外多种型号。

他的画作中,人们能看到火车机车与蜿蜒曲折的铁路线、威严壮观的车站地标相得益彰。“火车要与车站、铁路线相配才更有意境。”王忠良画风写实,画中景物栩栩如生,记录下中国铁路的历史变迁,很多人称他为“中国画火车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多车站里,王忠良最爱画北京站。“中国铁路的印记,在北京站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王忠良说。他的绘画之路,也正是从北京站开始的。十几岁时,他住在工体附近,经常一个人背着画笔、画板、水壶和干粮,走近1小时到北京站写生。“花几毛钱买张站台票,一待就是一天。我一般是站着画,时间一长,腿都没有知觉了。”此外,王忠良还跑到不同位置找观测点,体会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就这样,他画满了好几个本子。

一开始,王忠良用铅笔素描,可后来他发现,铅笔画一擦就容易模糊,还不容易保存,就改用钢笔作画。这对他的画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笔画不能随便涂改,关键地方画错一笔就得重新画。

建成于1959年的北京站,很多已然远去的历史场景,都在王忠良的画作里“复活”。“你看北京站上空的网架和接触网多了,车站里的小广告少了,广场的出租车更新换代,门口的地铁建起来了,公交车站挪了位置……”翻开之前的画作,王忠良感触良多,“其实这反映了时代在进步,污染少了,环境更整洁了,动力牵引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在不断优化。”

王忠良作画,观察细致入微。“在北京站,广场上旅客一般都需要仰望塔钟表盘,设计者将指针设计成弯的,这样无论从哪个方向看,旅客都能较为准确地看准时间。”“蒸汽机车冒烟时,掉下来的煤炭粒儿会发出声响,落到素描本上还会烫出个眼儿来。”王忠良笑着解释,这都是只有实地体验过、仔细观察过才能发现的细节。

刚画火车时,王忠良也闹过笑话。有一次一位邮递员看见他的画,给他指出错误,“你这画的是拉货的车,不是拉人的车,拉人的火车轱辘少,个儿大,拉货的车轱辘多,个儿小。”王忠良一求证,果然如此。打那以后,他经常搜集各种中外火车资料,自己揣摩学习,还和懂行的专家一起研讨火车的特点、车体结构,慢慢地,他也成了“火车行家”。

如今,王忠良退休了。他说,最开心的事儿莫过于有更多时间奔走在路上继续创作。他喜欢坐绿皮火车,喜欢感受旅途的热闹氛围,寻找创作灵感。“我想用画把历史留住,让未来看画的人可以穿越历史。我会老,可画上的火车站不会。”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