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家书迹大多失传,故宫藏品之所以完好保留至今,离不开一个人的伟大贡献,他就是书法界“大功臣”——张伯驹,他家世显赫,是一位实打实的“富二代”,本来父亲希望他从军,日后继承家业,可是张伯驹痴迷文艺,且天资聪颖,阅览无数古籍,为了能见到名家真迹,不惜耗费重金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搜集途中,张伯驹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从30岁开始,致力于寻找名家真迹,并以高价回收,曾说:“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即便散尽家财,过着贫穷的日子,他依然不放弃保护文物的决心,多亏张伯驹的无私精神,使得名作不被外国人抢走,完好保留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我们现代熟知的陆机《平复帖》、李白《上阳台帖》、杜牧《张好好诗》,以及范仲淹《道服赞》等等,均是张伯驹所藏,其中《道服赞》短短8横楷书,花费110两黄金,搜寻《平复帖》的过程,也是遇到诸多坎坷,当时他在上海听闻,溥心畲所藏韩幹《照夜白图》卷,被转售到英国,心中颇为焦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伯驹担心《平复帖》再被倒卖,赶紧委托韩君,告知溥心畲,不要让它流落海外,并称自己愿意出价收购,韩君传达后,溥心畲回复:“现不需钱,如让,价20万元”,彼时张伯驹因购买文物,钱财早已亏空,自然拿不出这么多钱,只能再次委托张大千,与溥心畲联系,想要出价6万购买,可他没有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受到战事影响,他路途中偶遇傅增湘,得知溥心畲母亲生病,急需用钱的消息,急忙提出购买的请求,最终以4万元成交,为了保护这件珍品,他逃难时,将其藏在衣被中,躲过不轨之人的盘查,等到风波平定后,又重新带回北京,其他几件法帖的经历,与《平复帖》相差无几,前后经历诸多磨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张伯驹考虑当前情况,无法让名作得到科学化的保管,便与妻子合计,将全部的书画藏品,无偿捐献给国家,之后存于北京故宫,毫不夸张的说,他一人捐赠了半个故宫,此等伟大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如今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可谓是水涨船高,将它们的估价汇总,超过100万不在话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张伯驹不仅在书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他自身功力也颇为惊艳,他以古人笔法为根基,曾临摹颜真卿、欧阳询等人的法帖,兼得宋人意趣,和魏晋萧散之风,独创“鸟羽体”,运笔如春蚕吐丝,点画飞动坚实,线条形态婀娜,好像鸟儿的羽毛一般,独具趣味性和自然风韵,如今颇受书坛议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对张伯驹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