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杜恂诚教授新著《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新书发布及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该书系杜恂诚教授数十年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共六卷,详尽剖析了近110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转型的内在经济规律。著作以纵横交织的多维视角剖析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归纳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的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部分,中国资本主义史,作为第一卷,这部分内容被学界视为探讨国家和资本互动的经典。(2)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经济专题研究,此部分分四个专题,集结成第二卷、第三卷,具体包括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近代中国钱业习惯法、近代中国鉴证类中介业研究、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此部分内容丰富广博,创造性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深入、系统分析,是以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创新之作。(3)第三部分,中国近代经济专题分析,以五大模块,集结成第四卷、第五卷和第六卷,分别从经济制度、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企业治理、社会文化等模块,对中国资本主义滥觞与发展,做横向、切片式的微观考察。此部分内容是深度刻画、生动展现经济制度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耦合关系的学术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书揭幕仪式

发布会上,杜恂诚教授回顾了自己近45年的学术生涯,强调了专业思想、终身学习和重视一手资料的重要性。他表示,专业兴趣固然重要,但持久的兴趣更需要专业思想来支撑,在面对外部诱惑时仍需坚守学术信念。同时,他还强调了终身学习的价值,认为持续学习新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还能促进师生间的共同进步。对于历史研究而言,尽管我们正处在大数据时代,但一手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仍然不可或缺,而整理与验证这些资料的过程也同样重要。希望未来的学术评价体系能更加多元化,鼓励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工作。

与会学者高度评价杜恂诚教授在经济史领域做出的原创性学术贡献,并呼吁学术界继续深化基础研究与跨学科探索。

北京大学教授萧国亮指出,"原创性"是杜教授学术研究的追求,他所谓的"原创性"即"四新",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新问题。而收录到《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第二卷的《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本书的原创性不仅在于从伦理的角度研究中国资本主义问题,在当时的中国史学界领风气之先;还反映在把前沿性的理论问题和丰富的史料结合在一起,并广泛涵盖当时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

南开大学王玉茹教授指出,《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历史逻辑》以金融为中心,用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来研究近代中国的经济转型,涉及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宗教、哲学等诸多学科,其研究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广而不泛,研究的主题宏观层面从政府行为到宗教文化,中观层面从金融制度到行业规范,研究内容深入而且专业,功力深厚。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周育民指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发展和演进既受到中国的政治环境、国际环境、社会环境乃至思想观念的制约,也受到经济本身的行业结构、市场规模、制度习惯等等的制约。既在这些制约下艰难前行,又在前行中努力突破,从而形成了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特殊的中国历史逻辑。作为一位经济史家,杜先生用扎实的史料,缜密的研究,循序渐进地展开这一复杂而宏大的中国近代经济演进和转型的历史画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黄磊表示,希望通过这样一部文集的出版,致敬一位孜孜不倦、不断创新的优秀学者,推崇一种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学术精神,展示一位学人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进程中的历史自觉。"杜教授主张‘关注每个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找到每个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特殊规律和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学者的初心与自信。"

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