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惠州全市县镇村绿化植树172.76万棵,建成市区中心区口袋公园18个,建设各类“绿美庭院”10308户……日前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惠州市政府《关于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介绍,惠州市将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本地资源禀赋,结合绿美示范点建设,谋划和建设一批郊野公园、山地公园,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个山地公园或者郊野公园。

全市森林覆盖率居珠三角第二

7月26日,全国首笔红树林碳汇开发权交易落地惠州,创下当前国内总量最大、数额最高的红树林碳汇交易纪录,开创了全国红树林碳汇交易权先河;今年春节,仲恺高新区潼湖镇黄屋村黄玉兰家百米长的“三角梅瀑布”火爆出圈,吸引超3万游客观赏打卡;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实施百果里农业综合体项目,通过整村改造的方式,建设一步一景的花园式村庄,给当地村民创造了源源不断的“绿色红利”……

“各地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自2023年以来打造了激流坑公园、博罗县万亩罗浮锥、惠东好招楼湿地公园、观洞森林公园等17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报告》介绍,自省委做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决定以来,惠州紧紧围绕绿美生态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入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持续扩绿兴绿护绿,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花园城市。

2023年林草湿调查监测成果数据显示,惠州市森林面积66.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排名珠三角第二。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惠州在省“林长制+绿美广东”考核中获评“优秀”,国土绿化、森林城市建设和古树名木保护、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管理等重点工作表现突出,受到省林业局通报表扬。

全面提升造林绿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余瑞芳介绍,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惠州市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林场、水源保护地、湿地公园、森林城镇(乡村)、古树公园、“桉改”项目和农村植绿护绿等建设情况,走访基层人大代表和镇村干部,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调研显示,惠州市人工林、次生林多,纯林多。目前,惠州市混交林占比51.2%,存在较大面积的单一树种,比如桉树纯林等,但能替代桉树且经济效益相当、群众愿意接受的树种不多。

《报告》介绍,惠州市锚定2035年混交林比例达60%以上目标,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质效,对全市范围内低质低效的松树林、桉树林,自然保护地内分布不合理的林分进行科学规划、优化提升,开展退化林本底调查、落地上图,实施任务精准上图、“一地一策”等,全面提升造林绿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目前要着重针对林分不优、林相不美的现状,加大对较大面积单一树种的林分优化,有序引导林农在桉树、松树林砍伐后,改种油茶、沉香、黑木相思等阔叶林。在水源保护地,“桉改”后要逐渐将人工林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

既要兼顾“绿”与“美”,更要达到致“富”效果

调研组走访了惠城区汝湖镇横山头村、惠阳区永湖镇凤咀村、龙门县永汉镇合口村等,发现乡村绿化存在种植苗木规格偏小、树种选择不科学、种植位置不合理、种植方式不规范、管护责任不到位等问题。

调研组还指出,惠州市高速公路、国省道通车里程达到2315公里,沿线的景观单一,一排排树下杂草丛生,没有组团式、立体式森林景观。部分通道如惠大高速存在裸露地、绿量不足、绿化稀疏等问题;部分高速公路出入口园林绿化品质不高,没有特色,绿美形象没有凸显出来。

“2023年以来,全市营造提升森林景观带120公里,建设森林步道、绿道、碧道60.3公里,创建绿美公路4条共83公里。”《报告》介绍,惠州市持续优化绿美通道环境,积极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主要通道两侧山体,河道、湖泊、水库等水边森林景观品质提升,增强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加快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

《报告》提出,在交通要道两旁打造连片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点谋划不够到位,林分优化提升亮点不多。同时,乡村绿化摸底调查不够细,种植规划设计不够科学等。

“绿美惠州生态建设需要系统谋划、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切忌急功近利走弯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在树种选择与搭配、色彩搭配与层次感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多树种、多层次的搭配,不同花色、不同季相的植物组合,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感,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和视觉效果。同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既要兼顾“绿”与“美”,更要与产业相结合,达到致“富”效果,不断提高绿美惠州生态建设水平。

推动“由绿及美”“由绿变富”

惠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率先实现5个“全省第一”:古树名木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古树名木普查建档第一个完成,古树资源信息化管理第一个完成,第一个为古树名木“上保险”,抢救复壮古树名木数量全省第一。

“目前,全市古树总量达13103株,排名全省第一。”《报告》介绍,惠州市加强古树名木监管保护,对重点古树按“一树一策”做好抢救复壮、移植和死亡注销管理,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古树名木认捐活动,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古树名木资源安全。同时,大力推进绿美古树乡村建设,把古树和村庄串联起来,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让古树名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惠州市将绿美惠州生态建设与“百千万工程”相结合,着眼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开展“四旁”“五边”绿化美化,县城和圩镇以添绿为主,村庄以增效为主,依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推动“由绿及美”“由绿变富”。

“要研究制定更多有利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努力盘活森林资源,打造全民爱绿教育基地;积极探索“森林+”新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动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林业新业态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森林生态文化产品;聚力建设森林乡村,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着力做好“生态+”“绿色+”文章等,激活绿色动能,以绿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代表之声

绿美生态建设必须坚持造管并重

市人大代表张玉臣:

“作为市人大代表,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时刻关注和关心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市人大代表张玉臣说,全市上下高位推动,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惠州市出台了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建设指引,但缺少系统性的规划布局;坚持适地适树是造林绿化的基本原则,有些地方没有充分考虑树种与绿美区域土壤立地条件的适应性;植树绿化“三分种植七分养护”,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个别道路、村庄栽植的一些树苗成活率和保存率有待提高。

张玉臣建议,惠州市在绿美生态建设中应该注重森林“四库”理念的贯彻落实,在造林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利用区位的水热光等资源,长短周期结合,选择珍贵树种营建阔叶混交林,提升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增加绿色储蓄。要充分挖掘森林“粮库”的优势、潜力,因地制宜合理种植适应惠州市的森林食品品种,全方位、多途径开发森林食物。绿美生态建设必须坚持造管并重,在实际工作中要强调后期管护的重要性,后期管护决定造林绿化成效。

惠州日报记者 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 郭敏 通讯员 杨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