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勇 编辑/赵乾坤)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泸沽湖景区在四川到云南的S307省道上,拦截过往车辆,收取门票费70元/人,有网友将经历发布网络,质疑 “景区在省道上收费不合理”,引发全网关注后,官方回应称,此举“为防游客逃票,过境收费、先付后退”。

9月9日,四川凉山回应 “泸沽湖景区圈路收费”称,目前正在推进S221国道(凉山州S221线段与S307线段顺接)泸沽湖过境改线项目,该项目已拿到批复,明年开工,全部完成预计还需一两年时间,届时,若是自驾过境泸沽湖,从这条路走就不会再收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沽湖“转山转海”活动 泸沽湖景区官网

观察者网以“景区拦路收费”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不少地区此前也曾发生过此类现象,一部分为景区附近村民或森林防护人员私自拦截,向过往的自驾旅行者强行收费;一部分则是旅游景区在道路上设卡收费。2024年8月,一名游客自驾途经重庆南川区时,被一露营基地工作人员以收取20元清洁费为由拦截,后当地相关部门责令该露营基地停业整顿。2023年8月,有网友在四川阿坝自驾游遭遇拦路收费500元,6天后,在甘孜州巴塘县再次遭遇拦路收费200元。2023年5月,一博主发视频称开车路过云南迪庆州虎跳峡景区,被工作人员拦截,称如果不买门票需在半小时内驶出景区内23公里路段,而该路段属于省道,且沿途路况复杂。2021年7月,乌兰布统景区在公路设卡违规向过路车辆收取每人120元的 “押金”,遭监管部门责令退还……此外,还有自驾者遭遇“限时通行,超时收费” “票中票” “套娃票”等乱象。

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近年来,在各项政策支持下,我国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文化和旅游部今年8月26日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出游27.25亿人次,同比增长1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为各地景区、景点带来繁荣的同时,也考验着景区经营者的运营能力和属地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

针对个别景区在省道上拦路收取门票费的行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波对观察者网说,景区采取过境收费、先付后退的办法,仅仅是从景区的自身管理角度和经济利益方面考虑,一方面可以增加景区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限制游客流量,这对于地方经济和景区管理有一定好处。但张波同时强调,“景区此举却忽视了途经此地自驾者的感受,给公众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对于‘非到此一游’的人先收费后退款,在执行过程中缺少透明度,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执行成本。所以景区管理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更为有效、透明的管理措施,而不是’一刀切’引起民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兰布统的秋天 乌兰布统景区微信公众号

“官方解释‘防止游客逃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院研究院院长钟栎娜对观察者网说,“在现实中,的确有少数游客会为了节省一些门票钱,而试图绕开景区设定的收费通道。但相关景区在省道上拦路收费实施‘一刀切’的处理方式未必合适,此种行为实质上是在侵占公共交通道路资源,与国家对公共道路的公益性原则相冲突,容易激发公众强烈反感,进而影响景区和地方政府的声誉。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合法地进行收费,而非简单通过拦截省道来达成目的,否则就有‘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意味。”

“景区将省道、县道等公共道路圈进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收取门票、过路费等侵占公共交通道路的行为涉嫌违法。” 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郭淑勤对观察者网强调, “除非是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以及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等建成的公路,可以依法征收相关费用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在公路上非法设卡、收费、罚款和拦截车辆,我国《公路法》第九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经济利益与游客体验的博弈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指出,旅游业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尽管在政策层面旅游业有了发展方向和指引,但个别地方的景区景点等相关旅游机构在实际操作层面,却存在与“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相悖的现象。

今年8月31日,陕西宝鸡太白山景区发布公告称,从2024年9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国庆假日期间除外),面向全国游客实行免门票(90元)政策。原本是正常的经营策略,对旅游者来说也是好事,但网络上的评论却一片嘲讽。观察者网发现,该景区在8月21日将景区摆渡车价格从60元/人提高到了90元/人,景区的小心思“昭然若揭”。“原来摆渡车涨价是为免门票做铺垫”“一套连环招打得游客瑟瑟发抖”“机关算尽,生生把自己的旺季干成了淡季”等网络评论让太白山景区的形象严重受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白银黄河石林景区内山石景观 黄河石林景区官网

长期以来,各大景区的摆渡车被游客饱受诟病。据《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7月报道,有游客参观甘肃白银黄河石林景区,进入核心景点饮马沟大峡谷必须捆绑购买大巴车、观光车这两种交通票,每人68元,如果天气原因观光车线路不通,游客需购买168元/人的“门票+交通套票+游船”的大套票。“买了可以不坐,但也不能退,且不能单买游船票。” 大多数游客都抱着“来都来了,别留遗憾”的心态被痛宰一刀。针对此说法,黄河石林景区一工作人员回应观察者网,称景区从来没有捆绑销售大巴车、观光车以及船票,景区内交通可以单独购买。此外,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进入饮马沟大峡谷的道路两侧时常发生滑坡、落石等地质灾害,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游客乘坐景区摆渡车。该工作人员承认,如果天气或地质灾害等原因观光车线路不通,游客只能通过游船前往饮马沟大峡谷,不过并非是捆绑销售。

还有的景区故意拉长景区大门与参观景点的距离,以便于在接驳交通上收取额外费用,央广网在今年7月15报道称,四川牛背山景区检票口到游览景点大概二三十公里,甘肃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东门停车场到景点距离有4.3公里……以至于很多游客戏称自己遭遇了“摆渡车刺客”。四川牛背山景区一工作人员对观察者网介绍,目前景区因天气原因处于闭园状态,从景区检票口到核心景观乾坤岭需要约三十分钟的摆渡车程,但从去年9月至今摆渡车一直免费,免费原因,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正常收费的话是80元/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相关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观察者网,从景区东门停车场到景点必须乘坐景区摆渡车,每人10元……

四川省在今年7月初发布了《关于加强景区价格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一条表述尤为引人注目,“从严核定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交通服务价格,有效遏制景区不合理外移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增加游客配套交通费用负担等行为”。这条规定引发了不少网友共鸣。

钟栎娜向观察者网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景区把大门设在核心景点的数公里外,游客不得不乘坐高价的摆渡车前往。“此类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这种安排削弱了游客的体验感,尤其是那些更愿意步行的游客,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强制’消费。其次,高价的摆渡车费用叠加上景区的门票、景点费用,会让游客产生不满,进而影响景区的整体形象。”

从行业影响来看,这种现象短期内可能会为景区带来更多收入,但长远来看,会削弱景区的竞争力。钟栎娜强调,如今的游客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旅游体验,过度商业化的服务会使得景区失去其独特的吸引力。“景区应该设置合理的摆渡车价格,提供更多交通方式选择(如步行道、自行车道等),甚至在部分路段提供免费交通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游客的自主选择权,也能改善游客整体旅游体验。”

张波同样认为,高价摆渡车增加了游客的出行成本,强制使用特定交通方式降低游客的自由度和便利性,影响整体游览体验。“景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换乘方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游客体验,增强自身的口碑和品牌效应。”

“套路”游客最终必将自断财路

有业内人士告诉观察者网,景区拦路收费、摆渡车套路等只是旅游业问题的冰山一角,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景区“套娃式”收费、“围墙挡景”“虚假宣传”等。此前有媒体报道,游客去江西庐山景区,花费160元买了门票后,观赏瀑布还要再收费35元,有网友评论说“该景区吃相有点难看” ,原来“票中票”才是“庐山真面目”……引发网络舆情后,庐山景区内的瀑布取消收费。大门票套小门票,进入景区后游客还要处处留下“买路钱”令人心情沮丧。

被网友“口诛笔伐”的还有景区的“围墙挡景”现象。此前媒体报道称,青海湖环湖建360公里围铁丝网、黄河壶口瀑布(陕西侧)沿途公路建围墙、云南梅里雪山飞来寺和金沙江大湾景点国道旁建围墙……风景区变“封景区”现象引发公众不满,好在汹涌的舆论迫使一些“封景区”拆除了围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顺古镇的建筑风貌 和顺古镇景区官网

此外,2024年8月,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景区发公告称免门票(55元),不少游客抵达后却被告知收费。景区方称游客需要达到相关条件才能免票,并不是对所有游客“免票”。而景区运营方,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则表示对游客免票一事不知情。景区此举引发游客质疑其“虚假宣传”。

和顺古镇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观察者网称,免门票事件是一个“乌龙”“误会”,“我们一直没有免门票措施,只针对德宏州的游客进行过门票打八折的优惠。”对于因为“误会”而造成的游客不满和质疑,该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无权置评。

“从摆渡车到门票,再到各个景点的’票中票’和误导性宣传,让游客难以全面规划旅游预算。尤其是当收费项目缺乏透明度或有隐性收费时,游客的体验感会大大下降。”钟栎娜说,“景区的‘套娃式’收费是游客最反感的情形之一,多层次收费方式不仅增加了游客的经济负担,还给人一种被‘套路’了的感觉。而‘套路’游客,最终必将导致景区自断财路。”

钟栎娜强调,长期来看,过度的“套娃式”收费会导致游客流失,甚至影响整个地区旅游业健康发展。“景区管理者应认识到,透明化、合理化的收费是提升游客信任度和满意度的关键。通过适度简化收费项目、提高服务品质、增加附加值,而不是通过增加收费项目来获取短期利益,才可以帮助景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套娃式”收费是 “门票经济”的短视思维,不仅不利于景区创收,还会影响景区口碑。张波表示,多种费用叠加的方式,会对景区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游客感到不透明或过度商业化的情况下,加重游客旅游成本,容易让人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旅游体验,同时对景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景区应该通过创新运营思路,让游客主动进行二次消费,而不是无奈地接受,这才是吸引更多游客的法宝。”

郭淑勤律师则指出,如果景区没有对重复收费项目进行明确说明和标示价格,景区“套娃式收费”则于法无据,消费者可以依法依规向相关部门反映、检举、控告相关景区的违法违规行为,也可以就侵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郭淑勤向观察者网强调。

地方发展旅游经济要有大眼光、大思维,“在政府监管层面,各地文旅管理和监督机构切实肩负起职责,加强行业监督执法力度,提供举报渠道,认真、及时处理游客反馈。”张波说,相关部门要定期对景区和相关服务提供商进行检查,确保其遵循既定的法律法规。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组织工商、物价、文旅等多部门力量形成合力监管,系统性解决本地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本地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也才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