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厚基金的治理危机背后,是一场复杂且激烈的股东权力斗争。自2022年起,公司股东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尤其是柳志伟的身份问题以及其私下收购股份的行为,引发了第一大股东邢媛的强烈反击。
2024年8月31日,淳厚基金发布了最新的半年报,但与以往的几份报告一样,这份报告中依然缺失关键的董事会签字信息。公司董事会“失声”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多个季度,这一问题伴随着内部股东的激烈争斗,已经让这家规模超过300亿元的公募基金公司陷入了严重的治理危机。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不仅在于信披违规问题,更在于这家基金公司未来的控制权将掌握在谁的手中。
淳厚基金的治理危机背后,是一场复杂且激烈的股东权力斗争。自2022年起,公司股东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尤其是柳志伟的身份问题以及其私下收购股份的行为,引发了第一大股东邢媛的强烈反击。双方围绕公司控制权展开了拉锯战,导致公司管理层频繁更替,董事会无法正常运作。而与此同时,公司因信披违规问题面临越来越大的监管压力。
淳厚基金的股东结构
从均衡到失控的演变
淳厚基金成立于2018年,由六名自然人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核心股东分别为邢媛、柳志伟和李雄厚,持股比例为31.2%、26%和21%。这样的股权结构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任何一名股东过度掌控公司,通过多方制衡达到稳定治理的效果。
图: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权架构
然而,实际运行中,这种股东结构并未带来预期的平衡,反而成为了公司内斗的导火索。公司成立之初,各股东的角色相对明确,邢媛作为公司创始人和法定代表人,实际主导着公司的运营与管理,而其他股东则相对保持低调,尤其是二股东柳志伟,并未直接介入公司的日常管理。
但随着公司快速扩展,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显现。2022年,柳志伟通过私下收购了李雄厚和董卫军的股份,将其持股比例提高至57%,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这一举动让邢媛的权力受到了严重威胁。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长期的管理者,邢媛在公司内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柳志伟的扩权让她的地位岌岌可危。
柳志伟手握过半股权,改变了公司内部的权力格局,激化了股东之间的矛盾。邢媛试图通过多种手段维持对公司的控制,包括公开举报柳志伟的身份问题和股权交易违规行为,但此举并未成功。公司的股东冲突公开化,治理危机逐渐升级,董事会瘫痪,公司无法正常运作。
柳志伟的多重身份
身份迷局与司法套利质疑
柳志伟的多重身份是这场股东内斗的核心问题之一。他不仅持有两张内地身份证,还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这一信息曝光后,立即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司法和监管层面,对其是否利用多重身份进行利益套利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图 淳厚基金关于二股东柳志伟三重身份及有关情况的澄清公告
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基金公司的股东身份必须透明合法,尤其是公募基金这样受严格监管的行业,对股东的资质要求极为严苛。柳志伟的多重身份问题让外界对其持股合法性产生了质疑,市场开始怀疑他是否通过不同身份来规避监管,进而谋取个人利益。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淳厚基金的管理层迅速采取了行动,试图通过隔离柳志伟的权力来减少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影响。然而,邢媛并未止步于此,她将这一问题推向了公开化,举报柳志伟的股权交易违规行为,试图借此削弱柳志伟对公司的控制权。邢媛的这一行动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柳志伟则迅速反击,否认身份问题对其持股资格的影响,指责邢媛通过职权谋取私利,并称她才是实际的违规者。
柳志伟的三重身份问题不仅让市场对其诚信产生了质疑,也让监管部门开始深入介入调查。在此背景下,公司的治理危机进一步加深,柳志伟和邢媛的股东斗争已不再局限于股东会议或董事会,而是上升到了法律和监管层面的对抗。
淳厚基金的信披危机
董事会瘫痪下的系统性失控
淳厚基金的股东争斗对公司的治理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公司信息披露的持续违规。自2023年以来,淳厚基金的定期报告中多次缺失董事会签字和确认信息,2024年更是连续四个季度未能按规定披露相关内容。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的规定,公募基金公司的定期报告必须由董事会和董事长签字确认。然而,淳厚基金由于股东内斗,董事会瘫痪,导致无法履行这一职责,最终造成了信披违规的严重后果。
公司的董事长贾红波因受到监管部门处罚被暂停职务,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内部治理的混乱。公司的定期报告连续出现问题,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并引发了监管部门的调查。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信息披露违规现象已经成为公司治理危机的常态化表现。董事会的长期瘫痪使得公司核心决策无法有效推进,内部管理层也陷入频繁更替的状态,公司的运营逐渐失控。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不断下降,而监管机构的介入让公司的危机进一步公开化。
股东争斗的深层次原因
利益纠葛与控制权争夺
淳厚基金的治理危机不仅仅是信披违规问题,它反映了更为复杂的股东利益纠葛。柳志伟通过私下收购股份,掌握了公司控制权,而邢媛则通过举报和法律手段,试图推翻这一结果。双方的冲突从内部管理层逐渐扩展到股东会议和法律程序。
在股东层面,柳志伟试图通过增加持股比例来巩固自己的控制力,并推动公司进行更多激进的资本运作,以提高公司的资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然而,邢媛则主张公司应保持稳健的发展路径,避免过度扩张。这种战略上的分歧,加剧了双方的冲突,也使得公司内部治理变得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股东之间的冲突不仅体现在战略方向上,还涉及利益分配和管理层的权力争夺。柳志伟通过私下协议,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外部投资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支持,而邢媛则拒绝让步,继续通过内部手段争夺控制权。
监管的反应:调查与监管措施升级
面对淳厚基金的信披违规和股东争斗问题,监管机构迅速采取了行动。证监会对于公募基金的治理和信息披露有着严格的规定,而淳厚基金连续多个季度的违规行为已经触发了监管部门的调查机制。
监管机构不仅开始审查柳志伟的股东资格问题,还对公司整体治理结构进行深入调查。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基金行业的整体监管措施也在逐步加强,特别是对个人系公募基金的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淳厚基金事件不仅仅是一次公司治理危机的个案,它反映了个人系公募基金普遍面临的治理困境。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控制权的争夺,以及信息披露的违规,都是个人系基金公司在快速扩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未来,监管机构可能会进一步收紧对基金公司的治理要求,尤其是股东资质、信息披露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审查。
个人系公募基金的未来挑战与启示
淳厚基金的事件不仅为公司本身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为整个个人系公募基金行业敲响了警钟。 个人系公募基金通常由几名自然人股东发起,股权集中或分散,容易导致股东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这些矛盾逐渐升级,最终可能演变为激烈的股东争斗。
对于个人系公募基金来说,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公司治理的透明性以及管理层的独立性,都是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淳厚基金事件表明,个人系基金公司如果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股东争斗和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将严重影响公司的运营和市场声誉。
未来,个人系公募基金需要在股东结构上引入更多的制衡机制,确保股东之间的权力不至于过度集中,防止单一股东通过私下协议或其他方式掌控公司。与此同时,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也将是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
淳厚基金的未来
能否化解危机重返正轨?
目前,淳厚基金的股东争斗仍在持续,公司治理结构依然处于混乱状态。然而,随着监管部门的介入和市场的持续关注,淳厚基金是否能够恢复正常运营,取决于股东之间能否达成妥协,重建董事会的正常运作。
未来,淳厚基金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整改。首先,必须尽快恢复董事会的正常运作,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其次,股东之间应通过合法渠道解决争端,避免公司的进一步动荡。最后,公司需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确保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全。
淳厚基金的内斗事件反映了个人系公募基金在公司治理、股东利益平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这场危机不仅对公司本身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未来,个人系公募基金必须通过加强内部治理、提高透明度以及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才能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中获得长期发展。
编辑 | 吴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