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新闻说外资独资医院要来了,结果引发很多讨论,有人担心普通人会看不上病了。最近,商务部、卫健委、药监局三大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在 9 个地方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

这个消息发出后,我看到不少人很悲观,说一旦私立医院多了,就会虹吸公立医院的医护资源。普通人以后可能看不上病了,就像现在美国那样,想看病只能去高价私立医院,看个感冒可能就得几千美金。要是去公立医院,就得排上几个月的队。所以很多普通人如果不是什么大病,往往就自己扛着不去医院了。那我们以后会不会也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觉得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咱们和西方的国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咱们现在没有私立医院吗?
其实已经有了,只是没有外商独资的。而且很多公立医院还会有像国际部、特区部等等,但也没有出现美国那种情况。而且最好的医生基本都还是集中在公立医院。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私立医院的优势当然就是薪资待遇高,但除此之外,公立医院能给的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医生无论做科研还是提升医疗水平,都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支持,那公立医院的病例肯定更多,这是哪个国家都比不了的。此外,公立医院还能提供更完整的晋升渠道、更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更多的政策支持。

其实在其他领域也一样,比如你看那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放着大厂工作不干去考公务员。还有像教育领域,私立学校和机构不少吧,工资也很高吧,但好多老师还是留在公立学校的多。所以我觉得,医疗领域情况也差不多。

而且对普通人来说,可能还有一些利好。首先,外资进入能帮助建立更完整的医疗体系。我们国家现在的私立医疗有很大一部分走的还是当年的莆田系的路子,打着治病的幌子割韭菜。这说明什么呢?

一方面,国内这块市场很大,有不少人愿意花高价去私立医院看病;另一方面,这块市场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缺乏有竞争力的头部机构。所以那些最有钱的富人如果身患重病,宁可出国就医。

那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引入一些国际上成熟的大型医疗机构,更好地填充这块市场,不仅能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医疗需求,同时也能把这部分消费留在国内。更进一步说,当这部分消费需求在国内释放,那国内相关的医疗产业链,像制药、医疗设备等等也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国内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好处。

最后再说一句,这次通知的用词还只是“允许”,离医院真正开起来还早呢。具体的执行细则、外商进入有哪些条件限制、监管部门有什么审查标准都不知道。所以无论如何,现在就开始担心,实在是没有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