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广孝列传

姚广孝列传

姚广孝(1335—1418年),法名道衍,字斯道,号独庵老人,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明朝著名政治家。

离经叛道的“黑衣宰相”

离经叛道的“黑衣宰相”

姚广孝出生于医学世家,十四岁时出家为僧,法名道衍。他身为僧人,却拜道士为师,学习阴阳术数。后来精通儒、释、道三教的学问。

道衍年轻时曾到嵩山寺游玩,一位相士见到他,大惊失色地说:“这是什么僧人啊!眼睛呈三角形,形体像是生病的老虎一样,一定生性喜欢杀戮。”道衍听了这话,感到很高兴。

明太祖在位,诏令全国精通儒术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善儒的道衍被召入京师,没有得到僧官,只获赐僧衣。

道衍回乡途中,游览北固山,赋诗抒发志向,诗中有“萧梁帝业今何在”之句,同行的僧人见状,连连叹息道:“这哪里是出家人该说的话啊!”道衍笑而不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82年,明太祖挑选高僧跟随各位藩王,道衍得到推荐,成为被挑选的僧人之一。此前,他与当时还是燕王的明成祖相谈甚欢,便主动要求跟随成祖来到藩地北平。道衍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成祖密谈。

建文帝即位,开始实施削藩的国策,逐渐威胁到明成祖,道衍便劝说成祖起兵反抗。成祖犹豫不决:“现在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办?”道衍说:“臣只知道天道,不谈民心。”在道衍的游说下,成祖最终决定造反。

道衍在燕王府后苑帮助明成祖训练兵马,修建地穴,打造兵器。为了防止走漏风声,饲养大量的鹅鸭来掩盖声音。

到了出兵那天,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吹掉了房檐上的瓦片,成祖觉得兆头不好,忧心忡忡。道衍说:“这是吉兆啊!自古以来飞龙在天,必然有风雨相随。如今王府的青瓦掉落,说明将要换成皇帝专用的黄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成祖起兵之后,道衍辅佐当时还是燕王世子的明仁宗在北平留守。朝廷大军主帅趁着成祖不在,全力围攻北平。兵临城下,局势危急,道衍镇定指挥军队,不但击退了朝廷大军的进攻,还在半夜时用绳子将士兵吊着送出城外,与明成祖的援军前后夹攻,大破朝廷军队。

战争进行到第三年,明成祖虽然胜多败少,但终究无法与朝廷举全国之力相抗衡。道衍意识到,如果只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绝不可能取得全局的胜利,便向成祖提出至关重要的建议:“直接迅速攻打京城南京,那里兵力薄弱,一定能攻下。”成祖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连败朝廷军队,占领了京师。

1402年,明成祖称帝,赐予道衍官职。1404年,道衍恢复姚姓,赐名广孝。成祖十分敬重姚广孝,每次和他交谈,不直呼其名,而称为少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成祖想加倍回报姚广孝,命令他蓄发还俗,姚广孝拒绝。成祖赏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也不接受,仍然居住在寺庙中,上朝便穿朝服,退朝就换回黑色僧衣。

姚广孝曾经代表朝廷到地方赈灾,明成祖征伐蒙古时,他留在南京辅佐太子监国,后来又奉命教导皇长孙,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

姚广孝学识渊博,曾经主持重修《太祖实录》,还参与编撰《永乐大典》,为我国文化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这些成绩,姚广孝被称为“黑衣宰相”。

姚广孝晚年写作《道余录》,对从前大儒的观点逐一批驳,被当时的舆论看不起。他回到故乡长洲县问候姐姐,姐姐居然不让他进门。他去拜访少时的朋友,朋友不但不见,还远远地说:“和尚错了!和尚错了!”姚广孝再去见姐姐,又被责骂,一时之间感到茫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18年,姚广孝重病,无法上朝。明成祖多次探望,询问他还有什么愿望。姚广孝说:“僧人溥洽已经在牢房里关了很久,希望能够赦免他。”

当年,成祖进入南京城,没有找到建文帝,有人说溥洽知道去向,因此将他关了十多年。如今因为姚广孝的求情,成祖马上释放了溥洽。

不久,姚广孝病逝,终年八十四岁。姚广孝以文臣身份配飨明成祖庙庭,是明朝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姚广孝协助明成祖以区区北平一城之地,力战全国,最终获胜,在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因此成为著名谋臣之一。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十二册《明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