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底到 1949 年初,国民党溃败逃到海峡对岸,竟有 260 万军民渡海来到台湾。
其中,有六十多万人是军人,这些军人有的是从大陆的争斗战场上锻炼出来的老兵,也有不少是战乱中被强征入伍的青年。
他们好多人都还小呢,根本想不到这一分别就是几十年,回不了故土,也见不到父母了。
他们的故事,在大海那端,谁又能替他们讲述完整?
他们的梦想和归期,随着海浪起伏,似乎也渐行渐远。
台湾老兵回到江苏探亲,喝醉后失言,女儿惊讶:您曾经是共产党?
一别竟是几十载
1948 年底到 1949 年初,国民党被逼无奈败退到台湾。
这期间,约有 260 万军民渡海登岛,其中包括六十多万战士。
这些战士,有从大陆的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过来的铮铮硬汉,也有在国家危亡、兵败如山倒之时,从东南沿海地区被紧急征召的年轻后生。
这些少年,有的还年幼无知,懵懵懂懂就成了戎装下的工具。
可能当时他们也想不到,这一分别竟会是生死永别。
万般无奈,他们也只得随波逐流,沉浮于这片陌生的海域,纵有千般不愿。
他们心中的牵挂,是那片烟雨蒙蒙的故土,还有亲情老小,可这一去,却把他们和这些都隔绝在了梦境里,可望而不可及。
再者,除了少数人能过上将领那样优渥的生活,绝大多数被迫当兵的士兵,一旦踏上台湾这孤岛,就变成了没有根基的浮萍、身无分文的流浪汉。
文化基础差,长技欠缺,他们在社会高层难攀登,在新环境融入也步履维艰。
时光飞逝,几十年眨眼就过去了,曾经乌黑的头发也慢慢变白了。
那些曾经穿战袍的好汉,现在都老了。
一个月就一万多新台币的退休金,在物价飞涨的台湾,他们都快变成社会最底层的人了。
有时候,在社会的缝隙里,他们的老眼中还闪着对往昔的回忆和难过。
当年军队里,最厉害的,是那些参军时就是学霸的青年才俊。
特别是那支由学生组成的青年军,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台湾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最后也变得很出色。
比如孙震,他曾是台湾大学的校长,后来还当上了“国防部长”,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
他们从大陆到台湾的老兵身份相同,但在普通人眼中,他们和那些穷困潦倒的老兵不一样,被视为另类。
小时候,乡愁是邮票一张,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在那两岸存在敌对的冷战时期,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好似隔着一世。
这两地的老百姓啊,就怕一封往来的书信,就被安上“通匪”“特务”的罪名,关进监狱里了。
在台湾岛上,当局严加防备,生怕岛上的兵丁会有一天随波逐流,返回故乡,以至于军队人数大幅减少,士气低落。
然后,一道道严厉的法令颁布实施,用强硬的手段来切断人们的思乡之情。
老兵们年纪大了,心里的情感再也忍不住了,纷纷举着“想家”的牌子,用示威、抗议等方式,对台湾当局大声喊出想家的愿望。
他们想跨越海峡,踏上故土,寻根问祖,和亲人团聚。他们的呼喊,如潮水般澎湃,激荡着整个岛屿。
蒋经国执政晚年,政治风云变幻,老兵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