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如果你家里有一个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孩子,请不要觉得他们无理取闹,更不要忽略他们的脾气

朋友的女儿,马上就要读幼儿园了

就在前几天,陪她一起去给她女儿做体检时,遇到了这样一幕

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因为害怕抽血当场吓得直哭

旁边的妈妈开始还耐着性子低声劝导,可奈何男孩的声音越嚎越大

眼看着后边排成长队,大家也纷纷有了意见,妈妈就警告男孩:“你看看,前面好几个小妹妹抽血都没哭,你还是个小男子汉呢,怎么还当着女生的面哭鼻子,真丢人”

没想到,男孩一听,反而哭得更凶了,嘴里还喊着“我不要抽血,我不要上幼儿园了”

为了不耽误时间、也为了不影响其他人,无奈之下,医生只好建议妈妈:“先把孩子带到一边安抚情绪,等愿意抽血的时候再过去”

想想一大清早就去排队,最后因为不配合抽血而落到最后,妈妈不禁情绪失控,对着旁边的儿子就开始大声嚷嚷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的内心不禁一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想想小时候的我,有一次也因为害怕抽血闹脾气,结果被同样有情绪的老爸威胁说:“不乖乖听话,就把你扔这里”

看着老爸那满脸愤怒的表情,我吓得不敢动弹

自此,见到老爸,也犹如老鼠见了猫一样,内心充满恐惧、与害怕

而多年之后,面对自己女儿的情绪不稳定时,潜意识也不受控制地说出:“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的话”

这是什么?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情绪化

而情绪这东西,不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还范围甚广地涉及代代相传

猛然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绪,直到和女儿渐渐修复亲子关系

所以,控制情绪的第一步,就是懂得识别情绪,这也是能培养出情绪稳定孩子的最关键一步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兰妈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第一:

允许孩子四个“可以”

在一次教育讲座上,有位妈妈提问说:“请问老师,我家孩子特别容易情绪化,平时该怎么引导呢”

台上的老师听后,回答说:“对于容易情绪化的孩子,我觉得就一个字:逆,也就是倒过来的意思,我们可以想想那些情绪化比较严重的孩子,他们对父母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台下的家长想了想,有些回答说“怕”,也有些回答说“烦”

很显然,情绪化的孩子,心理状态是相对于负面的,我们想要改变孩子,那纠正心理状态才是首要任务

而解决方法呢,就是老师所说的“逆”字

既然当前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说明方法错了,借“逆”字把方法反过来用

如果您之前看待情绪化的孩子,会经常对他们说“闭嘴”,那这次就试试允许孩子“可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告诉孩子:

•“你可以生气,因为生气是人之常情,不过,我们有情绪的时候要懂得用语言把感受表达出来,而不是通过反抗、发泄来宣示你的不满

•“你可以哭泣,因为哭是一个人正常的宣泄方式,每个人都有哭的权利,哭也并不丢人,但我们哭过之后还是要擦干眼泪,然后想办法积极解决问题,对不对”

•“你可以害怕,因为害怕是你自我保护的提醒,但害怕的时候也要记得,爸爸妈妈永远会站在你身后支持你、保护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跟我们倾诉‘

•“你可以拒绝,因为拒绝也是你的个人权利,对于一切让你不舒服的关系都可以大胆拒绝,但如果别人对我们实心实意,我们也要用同等的礼仪回敬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第二:

保持冷静别急着回应

一个情绪化的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的三言两语就能立马恢复冷静,这是一个需要耐心、需要方法、更需要包容的过程

曾经,遇到过一位妈妈教育她的儿子

原因是感冒的儿子想要吃冰激凌,妈妈拒绝后,儿子就躺在地上打滚

妈妈起初跟儿子耐心解释“医生说了,不能吃辛辣凉这些刺激的东西”

男孩不听,继续变本加厉地哭嚎着

看着哄不好、也说不透的孩子,妈妈逐渐情绪崩溃,她生气地丢下孩子,然后说了句:“你走不走,不走我走了”

本以为男孩被丢后会立马慌了

没想到,孩子脾气越来越大了,还故意背着妈妈朝相反的方向走

当时,还因为走路太急的原因,差点和迎面开来的汽车相撞,好在孩子和司机都反应快,才避免了伤害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和孩子硬碰硬,特别是情绪化的孩子,你跟他硬碰硬,无非是把他们推得越来越远

这个时候,懂得识别情绪的家长必须要先保持冷静,别着急去回应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闹起脾气来,总是让人头疼、崩溃又无奈,那就暂时给孩子一点空间吧

先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平复心情,父母能做的就是安静地陪在身边

接下来,就是等待孩子不再那么抵触、反抗之后再去问问孩子:

“怎么样,心里现在是不是没那么难受了”
“那现在来告诉爸爸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好不好”

如此,在平稳环境下,孩子才会恢复稳定,然后慢慢跟父母分享更多

而这个过程,不仅是家长自我识别情绪的重要认知,还是帮助孩子识别情绪不可少的重要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第三:

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我讨厌你”
“我最讨厌妈妈了,我喜欢奶奶”
“你走,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
“你是个大坏蛋,我不想和你说话”

听着这些话,屏幕前的您是不是很想抄起扫帚,然后给孩子一点下马威呢

事实上,孩子在情绪化的时候,他们常常会词不达意,表达愤怒的方式也是尽捡难听的话说

有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两个女儿拉扯大

等到大女儿读一年级、小女儿读幼儿园时,奶奶才偶尔接送一下

可自此大女儿在奶奶那里有求必应之后,对妈妈的管教就显得格外硬气了

在妈妈那里得不到的东西,只需要在奶奶面前撒撒娇,或者再撒个谎、卖个惨

妈妈深知这些问题,便加以管教,数落着孩子身上的诸多问题

没想到,情绪化的女儿满脸不服,直接无惧妈妈的威胁,还反过来打击说:

“你不是我妈妈,奶奶才是我妈妈”
“我长这么大,都是奶奶辛辛苦苦养着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刻,妈妈只觉得天塌了,一想到大女儿的那些话就气得流眼泪

可第二天顶着红肿的眼睛去问女儿“为什么那么说”时,女儿却告诉她:“我都忘记当时说的是什么了”

其实呀,这才是孩子

每一个情绪化、做错事、或者受挫有脾气的孩子,他们并没有想象那么糟糕,只不过是在情绪的一瞬间不知道如何发泄了

那些说难听的话,无非是发泄不满,缺乏的也是家长的鼓励和关爱

这个时候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绪,也是我们当家长最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告诉孩子:“你当时那么说妈妈,并不是因为你有多讨厌妈妈,是因为看不惯妈妈的讲话方式,对不对”

此时,不要着急插话,认认真真地听孩子把话说完

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分辨自己情绪的自我调节阶段

而有了这个过程后,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回暖,好的情绪也自然会产生好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第四:

注意观察孩子的需求

孩子有情绪、喜欢发脾气、说狠话,实际上凸显的也是他们表达能力弱的一面,父母能看得见、并多一些理解,孩子才能在爱的包围下慢慢发生改变

有位妈妈告诉我,她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一个情绪稳定的丈夫

特别是生了二胎之后,精力交瘁下,她会经常大发脾气,明明很小的一件事都要拿出来不停地唠叨重复

受此影响,大女儿都不愿意跟她待在一起,每次还没说几句话就着急地想要逃离

这对于本身就敏感的妈妈而言,无疑是第二重刺激

好在丈夫面对这些情绪时,把耐心和包容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管妈妈说了什么难听的话,丈夫始终都竖起耳朵认真倾听,期间还经常做出回应说“是吗”、“好的”、“原来是这样”…

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妈妈刚想发脾气,爸爸就插嘴问:“怎么样?人有没有受伤,只要人没事就行了”

女儿看向爸爸,再看向妈妈,然后问了一句:“那花瓶怎么办,已经打碎了”

爸爸一听,故作惊叹地说:“哦,差点忘了,这个花瓶是你的妈妈最喜欢那只,可花瓶碎了就碎了,我们现在把碎片扫扫、清理干净,等你以后长大挣了钱,再给妈妈买更好、更贵的花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经过爸爸如此一说,本来还满腔怒火的妈妈,不知觉就消气了一半

再后来,每当妈妈和女儿发生争执时,丈夫也都恰如其分地出现,然后充当母女两个人的情绪开导

丈夫身上的温柔、绅士、还有包容,也犹如情绪治愈里的一道光芒,刚好照亮了走不出的情绪深渊

这是什么?这就是看得见情绪、又懂得洞悉需求的能力

正如丈夫之所以能成为那位妈妈的福气、幸运,关键就在于他看得见妻子的情绪需求:渴望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第五:

提供选项供孩子选择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叛逆、如何让人伤害

事实上,孩子反骨,敢当面反驳顶嘴,从一定层面上还是属于好事

有一个朋友,母亲早逝后,父亲就常年在外打工,把她寄养在不同的亲戚家中

在那个本身就通讯不便的年代里,每到了年底,朋友对父亲的思念也达到顶峰,每天都坐在通往回家的一条路上等待着

可好不容易盼到回家,父亲一见面就各种责备和嫌弃

走路的时候会说:“看看你走的几步路,像什么?眼睛朝天上看,能走好路吗”

写作业的时候会说:“就你写的这几个字,我都不好意思说,真的是太丑了,赶紧撕了重写”

吃饭的时候也会批评说:“坐正,站直,你要是不会坐着吃饭,那就把碗端着出去,站到外面去吃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而久之,朋友对父亲的印象,就只剩下了批评和指责

害怕被批评、担心被打击,她虽然放弃抵抗,对父亲的话唯命是从,但感情却越来越冷淡

特别是大学毕业出去工作后,远离了父亲,仿佛才是真正获得自由、松了一口气

这就是过度打压后的亲子关系疏离

当我们眼里对孩子都尽数缺点时,一个长期生活在负能量下的孩子,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那对外界的自由渴望就会迫不及待

到了那时,逃离控制、远离压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所以,一个懂教育的父母,从来都是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这也是懂得识别情绪的关键所在

特别是碰上孩子情绪化严重时,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只做填空题,试着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

比如:“这件事,你是考虑一下爸爸妈妈的建议,还是坚持你自己的想法呢?”

随着深入交流,我们对孩子的了解会越来越多,而孩子也会在话题带动下直奔主题,并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关于如何把孩子培养出情绪稳定的相关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