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大山深处,有位叫杨建媛的女子,7年来,她和她的同伴们累计为当地2000余户、5000余名老人,提供了超过40万人次的居家养老服务。她曾是“大山里的姑娘”,如今又成为留守老人们心中的依靠。她和同伴们的故事,如同山间清泉,滋润着每一个孤独的心灵。

开屏人物|助老员杨建媛:用爱点亮留守老人的希望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开屏人物|助老员杨建媛:用爱点亮留守老人的希望之光

9月9日,杨建媛荣获了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春城晚报-开屏新闻颁发的“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并获得正能量奖金1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公益的颁奖词写道:大山的褶皱里,她用摩托车的轨迹,在崎岖山路间绘出温暖的地图。曾经,她也被大山围困,被琐碎定义。而今她穿透留守老人孤独的阴霾,让每一位老人明白: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从不是孤岛。

家庭主妇变公益志愿者

今年36岁的杨建媛出生于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一个叫蒋家寨的小山村,家乡的山泉孕育了她活泼的性格和爱心,从小就得到寨中父老乡亲的喜欢。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建媛接触到了家乡开展的助老公益服务活动,从此,她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奉献爱心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我就是一名家庭主妇,每天的活路就是在家带孩子和照顾自己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杨建媛说,也许是看到她很会照顾老人和孩子。2017年的一天,村支书找到她向她介绍了由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开展的助老公益服务项目。“支书告诉我,蒋家寨被选为试点,正在找合适的人开展服务,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杨建媛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公益也不是特别了解,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就觉得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应该做不来公益的。经过学习后,了解到这个项目是为老人提供一些居家养老服务,应该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上岗培训,之后就加入到了助老员的队伍中。”

开屏人物|助老员杨建媛:用爱点亮留守老人的希望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开屏人物|助老员杨建媛:用爱点亮留守老人的希望之光

2017年上岗后,杨建媛成为当地第一代助老员,负责开展蒋家寨试点的30名留守、孤寡老人,以及一些特殊的60岁以上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那时候每天在村里为老人开展服务,没有固定的时间,根据老人的需求提供上门服务。有时候就是帮老人们洗头发、剪指甲、做饭和打理家务,包括在一些老人生病时进行照料,还有就是代买、代办之类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与老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很多老人刚开始接触时,不太愿意和你进一步沟通,经过长期陪伴,一次又一次地探望后,就对你产生信任感。渐渐地,我也就走进了老人的心里。”

坚定走下去的决心

“记得有一次我给一位生病的奶奶洗头,奶奶精神很差,我就倒来热水,调试水温后帮他细心地洗头。洗完头后老人握着我的手哭了。说她都这么大年纪了,第一次有人给他洗头。通过这些点点滴滴,我觉得老人虽然年纪大了,其实内心很简单。没有说需要我给他们多少物质帮助,更需要一些心灵的陪伴和生活中的照料。”杨建媛当时就决定,愿意一直把这个事情做下去。“老人也经常会问我,你这样天天来帮我们的话,会不会嫌弃我们。我告诉他们,我会像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那样照顾你们,并没有嫌弃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开展助老服务期间,老人们通过我的照顾,生活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而我也从他们对我的肯定中找到了自信,坚信这是一条可以继续走下去的阳光大道。”杨建媛说,每当通过服务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容,自己的内心就燃起一团熊熊的烈火。“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杨建媛和几名志愿者联合发起了助老公益志愿活动培训,吸引了来自多个乡镇的数十名志愿者参加。“社区的领导、老人的家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有爱心也有意义的事。”杨建媛说,通过培训,共计有来自30个村的数十名助老员参加到这一项目中,大家分布在不同的村子里,坚守自己的岗位。

创建服务中心

培训活动搞起来了,但新的问题也来了。

此前,杨建媛等助老员都是在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开展的助老公益服务项目支持下开展工作,但由于在当地缺乏主体资质,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多方学习和了解,在施甸县文明办、施甸县民政局、甸阳镇、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和社区等部门的支持下,杨建媛申请创办了施甸县益苗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中心,并从民政局申请到了“乡村助老员支持计划”项目的支持。在她的努力下,先后在施甸县甸阳镇、仁和镇、万兴乡、由旺镇、摆榔乡、太平镇和老麦乡等乡镇设立了“关怀乡村留守老人”项目点30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施甸县益苗公益事业服务中心已培育乡村助老员34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6个,吸纳村(社区)志愿者1000余名,累计为2000余户5000余名老人提供超过40万人次的居家养老服务。

“几天不见就会想她”

9月10日,开屏新闻记者跟随杨建媛来到蒋家寨开展助老服务。今年79岁的施凤莲是蒋家寨村大龙组的一位留守老人,我们才走到门口,老人家就佝偻着身体来迎接我们。

“阿琳,你来了噶,几天不见都想不赢了。”“阿太,是我来了,你这几天好吗?”“呵呵,见不到你,不好。”阿琳是杨建媛的小名,才一进门,杨建媛和施凤莲老人就拉起了家常,那情形就像奶孙俩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家里一共有5口人,她的儿子儿媳以及两个外孙都外出打工,就剩她一个人在家里,儿子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

“阿琳她们每个月都会来看望我三四次,来了就帮她剪剪指甲,梳梳头,洗洗帽子。我最喜欢她们陪我聊天。”施凤莲说,这些闺女对她可好了,她很喜欢她们,她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照顾老人也很耐心。“每次她们来看望我,我都特别高兴,我有时候想念她们,就会给他们打电话。”“打电话说什么呢?”“我就说,阿琳,你们咋还不来,我都想你们了。”

听到助老员来看望施凤莲老人,同村的留守老人杨惠美也敲门进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惠美刚一进门,助老员自建梅就赶忙上前问候。一边拉着老人坐下拉家常,一边帮老人梳头、捶肩。“啊么么,我照出来不好看,你们怕不要照了。”杨惠美老人比较腼腆,看到有人给她拍照,不好意思地一边捂起脸,一边哈哈大笑起来。“大妈,你笑起来漂亮呢,让他们给你照几张吧。”在自建梅的安抚下,杨惠美才放下了手。“这些闺女太能干了,只要她们来,总能给我们这些老人带来笑声。”杨惠美老人说,“阿琳她们会轮着一个月来看望她们三四次,来的时候也会给我带东西。上次阿琳来就给我带过洗发水和防滑垫,可好用了。”

“阿琳她们开展的关爱老人活动非常好,自从有了她们,村里的老人笑声都多了很多,村子里没有人说不好的。”同村的罗锡美说,她今年62岁还能干活,虽然还没享受到助老服务,但她认为这个助老服务非常好,为同村的很多人解决了照顾老人的难题。“等我老了动不得时,我也要让阿琳她们来看我。”

“虽然困难但我们将继续前行”

在爱的旅途上,杨建媛和同伴们一路前行,前行的路上也有困难和曲折。“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提升服务质量和资金欠缺。”杨建媛说,不同的老人需要不同的方式去帮助她们,刚开始时经验不足,有经验了,又迎来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不足,导致这个机构难以维持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每名助老员月补贴只有1800元,现在我从机构上获得的资金就只够给助老员发工资,自己基本是没有领着这份工资的。虽然我开了一个花店,但是总体情况也不容乐观。”杨建媛说,没有资金就无法保证团队成员的稳定,如果助老员没有收入,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保障,怎么开展服务呢?这也导致了很多成员的流失。

“现在我们固定的助老员只有18名了。”杨建媛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无偿志愿者告诉杨建媛说:如果在助老方面遇到问题,只要打电话,大家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帮助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外出务工人员很多,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缺乏人力赡养,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希望通过助老员来帮助这些老人,让老人不再感到孤单。在助老过程中,还会兼顾孩子,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从而让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延续下去。”杨笠卿是施甸县益苗公益事业服务中心项目经理,主要负责审核工作等,他表示,自己就是因为不忍心看那些老人孤苦伶仃而选择从事这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建媛她们这个益苗公益活动服务覆盖我们蒋家寨至少80户老人,老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也相当开心,体现出了老有所乐。”蒋家寨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奚继海表示,除了积极想办法帮助杨建媛团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外,下一步村委会会加大力度宣传、支持这个公益活动,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惠及更多的老人。

施甸县民政局副局长杨树萍表示,杨建媛领衔的施甸县益苗公益事业服务中心公益团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社会工作。“我们会在项目上优先考虑到助老这个公益组织,会给予她们相关的民生扶持和政策倾斜,并不断地为这个公益组织进行人才的培养和帮扶,同时也需要助老员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用 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建媛和她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真谛。他们的努力不仅为大山里的留守老人带来了温暖和关怀,也为社会传递了一份正能量。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实习生 付文清 张小月 任星宇 常永媛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熊波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