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蒋介石做得太绝,导致国民党将领陈明仁率部起义,随后被编入解放军第21兵团,担任司令,3年后却被降为军长。
以陈明仁的职位,1955年本来只能授中将军衔,结果毛主席大笔一挥:改为上将。
陈明仁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被降为军长?毛主席又为何对他另眼相看?
一、四平之战
林彪的作战才能毋庸置疑,放在共产党和国民党里面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在陈明仁手下,他却吃了大亏。
1947年的四平之战,陈明仁对上了林彪。林彪以为这场仗不会太艰难,但他迟迟攻不下陈明仁的防线,最终只能放弃。
这一战是陈明仁的高光时刻,也是林彪的耻辱之战。
自1945年回龙之战后,毛主席就对陈明仁这个国民党将领颇为欣赏,他大赞那场仗是“战术杰作”。后来,毛主席曾多次提醒林彪:“不要小看了陈明仁。”可惜林彪还是吃了败仗。
陈明仁在四平之战中立了大功,蒋介石刚开始也是欣喜万分,立马给他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还破天荒把第7兵团司令一职给了他,要知道,之前蒋介石几乎已经把陈明仁“打入冷宫”,因为他那张嘴太得罪人。
突然的升职让陈明仁重燃希望,结果他勋章还没暖热,就收到撤职令,这是为什么呢?二、投奔共产党
原来战后,一些中外记者和美国顾问前去战场参观,结果发现美国好心援助国民党的面粉、粮食被陈明仁拿来做了工事,美方表示强烈不满。
随行的陈诚刚好和陈明仁不对付,他向蒋介石汇报了此事,又添油加醋了一番,为了安抚美国的情绪,蒋介石下令将陈明仁撤职,调到南京担任总统府中将参将,这一举动让陈明仁寒了心。
打了胜仗,结果成了笑话,想到自己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陈明仁心中烦闷,一气之下,他直接一把火将中将军服和嘉奖令给烧了。
陈明仁这种直来直去、桀骜不驯的性格,在老蒋手底是不吃香的,多次不愉快的经历让陈明仁对蒋介石彻底失望,萌生了投奔共产党的想法。
不过陈明仁也有所顾忌:当初四平之战,自己杀了不少共产党人,他们真的能放下成见吗?
国民党把陈明仁一脚踹开,共产党却把他当“香饽饽”。
毛主席对章士钊说:“陈明仁坐在国民党的船上,之前的做法理所当然,各为其主嘛,能够理解。只要他愿意站过来,以前的事既往不咎,我们还要重用他。”
章士钊把毛主席的话传达给陈明仁,给他吃了颗“定心丸”,就这样,陈明仁下定决心,和程潜率10万大军在湖南起义。
湖南解放后,有一次毛主席请陈明仁到家中做客,陈明仁主动说:“当初的四平之战是场罪恶之战,实在是抱歉。”
毛主席安慰他:“两军相战,各为其主嘛!不是你的错。”三、授予上将军衔
之后,陈明仁的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由陈明仁担任司令。
1952年,由于国家需要,21兵团又被改组,其中部分被抽调到荆江从事防汛工作,组成55军,陈明仁则从兵团司令“降”为军长。
中央并不想给陈明仁降职,提出让他到上级机关任职,但陈明仁只想坚守在保护祖国的一线,职位高低并不重要,他甘愿当这个军长。
所以,当初陈明仁对蒋介石的不满不是因为被降了职,而是对国民党的腐朽彻底失望了。
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在当时算是个特例。
军长对应的军衔一般是中将,不过在1955年首次授衔时,因为很多干部职级不符,88%的军长、政委授衔都低于中将,更不用说上将了。
当时被授予上将的军长只有两位——陈明仁和董必武,他俩都是起义将领。
毛主席亲自批示,将他们的军衔定为“上将”,陈明仁和董必武得知后说:“我们不要上将军衔,中将就可以了。”
杨成武他们将此事汇报后,毛主席当即回复:“你们可以不授上将,但陈明仁和董必武必须授上将。”
在毛主席看来,陈、董二人是国民党出身,他们能在大义面前弃暗投明,毅然起义,背负了很多,大大推动了当初解放的步伐,后来也确实做了很多事,不能寒了他们的心。另外,两人在1952年被评为正兵团级,担得起“上将”军衔。
陈明仁当初在蒋介石那里有多寒心,后来在毛主席这里就有多暖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