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宁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张桂杰一直在用科技力量守护宁夏滩羊产业。

近3年,张桂杰主持的7个滩羊和饲草科研项目被落地转化应用。“我的科研攻关项目围绕着滩羊产业的发展所需展开。”2021年,他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农业农村局挂职期间,向当地推广“滩羊肉质提升及体脂重分配技术”,使生鲜肉出现了“大理石花纹”。这种“雪花羊肉”鲜嫩不肥腻,受到食客追捧,为养殖户增加了新卖点。

宁夏大学涌现出一批像张桂杰这样的青年科研人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宁夏大学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通过不断深化综合改革,以友好的政策服务致力让青年教师安心开展科研工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宁夏大学深度融合学校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用产业链带动人才链,不断探索“科研强校”路径,努力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贡献力量。

引导青年人才投身重点产业谋发展

32岁的李栋梅从小在陕西省宝鸡市长大,202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博士毕业后,看好宁夏的葡萄酒酿酒传统和市场潜力,以及硕士阶段的母校宁夏大学的学科建设优势,被引进到宁夏大学葡萄酒与园艺学院园艺系工作,去年12月获评副教授职称。

每年4月至11月,是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种植、采摘、酿造时段。这两年,李栋梅周末几乎都“泡”在银川市永宁县的葡萄科技小院里,和研究团队在葡萄基地推广种植赤霞珠、蛇龙珠等酿酒葡萄品种,还搭建了集半冷式温棚、玻璃温室和葡萄水肥管理于一体的实验体系。

“我在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教学中,既紧贴自己的科研规划,也一步步融入了自治区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李栋梅说。

宁夏大学坚持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定位、体现价值,深度融合学校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瞄准宁夏的“六新六特六优”产业,规划选用一批优秀人才、产出一批优秀成果。

为服务宁夏的化工、材料、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发展,该校与自治区内的科技创新企业、地方政府共建,建成投用“宁夏大学-贝利特化学氰胺衍生物联合实验室”等7个校企创新联合体。企业把研究机构设在宁夏大学,与校方共建科研团队,校方提供科研用房、仪器设备图书、食宿等。

现代化工是宁夏的6个自治区级重点产业之一。近3年来,该校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培养学科所需人才,深度参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与技术攻关,搭建联合研究中心和中试平台。2022年年底,学校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如今,在新型材料、现代化工、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自治区级“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中,一系列出自宁夏大学的科研成果,正在宁夏落地生根。宁夏大学正与塞上江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共生、共兴、共荣。

宁夏大学党委书记李星表示,宁夏高等研究院2023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未来学校将借助这一平台,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主阵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服务促进宁夏相关产业科技的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

用友好政策托举青年人才的发展

宿友亮今年37岁,2012年从宁夏大学硕士毕业后曾在宁夏一家能源企业任研发工程师,2017年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被引进到宁夏大学任教,目前在机械工程学院任副教授,从事在位修复技术与智能装备等研究。

“学校2021年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的推行,为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教师再次给予支持,让教师工作的目标更明确了,促使教师站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层面从事科研工作。”宿友亮说。

宿友亮亲历的学校综合改革,始于2021年宁夏大学校长彭志科到任后。彭志科在任职初期了解到,学校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多、行政“色彩重”,教师收入中的课时费占比高、科研绩效占比小,“但宁夏本地不少企业非常需要高校的科研作支撑。”彭志科说。

从那以后,该校为科研人才构建“能上能下”“优绩优酬”的绩效分配机制,进一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为了激励科研人才,该校在职称评审规定中增设“特别推荐”通道,明确教师“如果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评职称不受任职年限和基本条件限制”。近3年,宁夏大学共有171名专任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其中47名青年教师通过“特别推荐”通道晋升,还带动产出了一批“含金量高”的代表性成果。

为了让青年人才“轻装上阵”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宁夏大学制订了绩效改革方案,专任教师按照“理工农”“人文社科”“音体美及其他”3类定级聘用,还规定:专任教师在完成基本职责任务的前提下,对其完成的重点任务和突破任务进行奖励,上不封顶,不把人才称号与薪酬待遇等物质利益简单挂钩。这意味着,在宁夏大学,如果“躺平”,再高级别的“帽子”也会被“低聘”;讲师如果业绩成果突出,收入能比教授高。

长期以来,宁夏大学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治理结构、科研平台、经费资源、人才资源上的落后与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

为破解领军人才严重缺乏、引进难的困境,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建立人才共享和交流机制,引进6名高水平学者担任学术副校长和院长,并通过他们“以才引才”,近两年共有11名高校学者,通过宁夏大学成功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同时,该校积极破解青年博士引进难、发展慢的难题,把青年教师从行政岗位解放出来,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学研修或到企业挂职,帮助他们融入领军人才团队,指导做好发展规划,优先保障青年教师的研究生招生名额。张鹏飞就是带着“西部情怀”来到宁夏大学的教师之一。

38岁的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张鹏飞,是该校202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引进的一名领军人才。他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能化企业,从事高熵氧化物的反应工程基础及应用研究。去年,张鹏飞研究的乙炔甲醛制BDO催化剂开发技术,被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引用实施,研究的苯酚脱水制二苯醚催化工艺开发技术应用于宁夏中能集团。

为了长久留住科研人才,并让他们安居银川市,宁夏大学通过在贺兰山校区打造青年教师公寓、携手银川市西夏区共建附属小学等措施,帮助青年人才解决住房、子女托育等后顾之忧,筑牢他们的“生活港湾”。如今,这所西北内陆省份的高校正努力让青年人才的每份创新活力都能找到舞台、尽情奔涌、彰显科研价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