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14日,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在贵州举行,一场交响乐盛宴由此开启。

谭利华、张国勇、卞祖善、邵恩等指挥名家执棒,来自陕西、内蒙古、四川、西藏、重庆等地的12支交响乐团轮番登台,一场接一场精彩的交响音乐会,让“爱乐之城”贵阳盛绽瑰丽的艺术之光。

贵阳交响乐团担纲演奏的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开幕式音乐会,被中央芭蕾舞团原首席指挥、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卞祖善赞誉为“历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中水准最高、最壮丽的一次演出,应该成为中国西部交响乐团今后发展的动力和榜样。”

从打造贵阳交响乐团城市文化名片,到形成贵阳路边音乐会城市品牌IP,深深植根于“爱乐之城”血脉中的 “音乐基因”,一直在谱写着专属于贵阳的艺术华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张响亮的“爱乐之城”名片:贵阳交响乐团

交响乐被称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它是高雅艺术的“引领者”之一。

贵阳,这座血脉里流淌着音乐符号的城市,因为拥有以自己城市名字命名、国内一流水准的职业交响乐团,当之无愧地享有“爱乐之城”的荣光。

2009年,以国内首创“政府支持、企业出资”新机制而创建的中国首个民营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成立,不仅填补了贵阳没有职业交响乐团的空白,更填补了中国交响乐领域没有民营资本注册进入的空白,对于文化体制改革具有标杆意义。该乐团还创造了若干个可载入贵阳地方文化发展史以及中国交响乐团发展史的“首次”——

首次面向全球高薪招聘一流交响乐演奏员组建乐团,先后邀请了陈佐湟、刘云志、李心草、里科·萨卡尼、张国勇等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音乐家帮助建团,让第一个以贵阳命名的职业交响乐团从诞生之日起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首次引入与国际接轨的交响乐团“音乐季”演出运作模式,先后邀请到著名指挥家卡尔·圣克莱尔,著名钢琴大师加里·格拉夫曼,著名小提琴家伊利亚·卡勒、宁峰等一批世界级音乐大师登上贵阳大剧院舞台,与贵阳交响乐团成员激情共演。

推出音乐季是一个乐团职业化的重要标志,贵阳交响乐团的演出计划完全与国际接轨。贵阳交响乐团从每年9月到次年7月推出的音乐季,都是提前一年由音乐总监构思计划、提出方案、排出时间表,定好每场演出的曲目,提前开票。

贵阳交响乐团成立之初就实行签约聘用、一流报酬、定期业务考核、末位淘汰等机制,吸引大量来自全球的优秀音乐人才。成立不到3年就成为拥有60多人的双管编制乐团,演出阵容最多时达80余人,来自意大利、法国、白俄罗斯、西班牙、哥伦比亚以及国内各地的优秀乐手汇聚,保证了上乘的演出水准。

从2012年起,贵阳交响乐团多次赴外巡回演出展示“爱乐之城”的文化底蕴。凭借曾被中央电视台特邀录制新年音乐会、受邀与全国9家优秀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共同奏响“第二届中国交响乐之春”音乐会的“黑马”实力,贵阳交响乐团先后赴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成都、沈阳等地演出,更远赴韩国、新加坡开展文化交流,为世界推开一扇看贵阳的文化之窗。

2016年9月,贵阳交响乐团受邀参加韩国龟尾国际音乐节,被龟尾市市长称赞是“真正的国际一流的交响乐团”!

2020年,为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贵阳交响乐团录制完成《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演奏视频,在央视第3频道的“三八”妇女节特别节目中播出。

2021年10月,贵阳交响乐团应邀赴“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现场为美声组、民族组决赛伴奏,获得中国音乐家协会以及评委会的高度肯定。

近年来,随着贵阳交响乐团音乐会视频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越来越多外地乐迷向往亲临现场聆听一场贵阳交响音乐会。不少专业作曲家也频频选择与贵阳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个人作品黑胶唱片。

为培养本土古典音乐爱好群体,贵阳交响乐团从成立之初就制定每张10元至15元的学生票价和每张99元至399元的成人票价,以亲民票价让市民在家门口欣赏交响音乐会。乐团多次参与贵阳路边音乐会、孔学堂音乐会等本土音乐活动,让“阳春白雪”时常飞入“寻常人家”。此外,乐团还通过定期为乐迷举办古典音乐讲座、儿童专场音乐会,厚植本土交响乐的文化土壤。

从“填补地方空白”到“跻身国内一流”,贵阳交响乐团让贵阳这座“爱乐之城”在新时代进一步散发出别样的音乐魅力。

一个享誉全国的城市文化IP:贵阳路边音乐会

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闭幕之后的9月15日,宁夏交响乐团将走出音乐厅,登上贵阳路边音乐会的舞台,带来一场“接地气”的“高大上”音乐演出。

在贵阳,这并不是交响音乐会与贵阳路边音乐会的首次“牵手”——

2023年11月5日,由著名指挥家于海执棒,贵阳路边音乐会·黄金大道交响乐在花溪河畔奏响。此次演出直播居抖音同城榜热搜TOP1,共获503.5万+浏览量。

今年3月16日,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张英席与贵阳交响乐团联袂,在贵阳路边音乐会·贵安樱花园交响乐专场上为广大游客带来一道丰盛的音乐大餐。

保持“零门票、零距离、零商业”,坚持群众性、开放性、公益性,秉持烟火味、人情味、文化味,贵阳路边音乐会自2023年7月首演以来截至今年8月下旬共举办200余场,现场参与者累计超过227万人次,相关内容全网传播量近90亿次,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超2.73亿人次,先后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60余家省、市媒体关注报道,还多次登上抖音、微博、快手等网络平台的热搜榜,被“中国之声”誉为与村超、村BA并列的贵州三大超级IP。

音乐基因,在“爱乐之城”贵阳的路边音乐会上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这个舞台上的演出者,可能是交响乐团、歌唱家、歌手,也可能是外卖小哥、健身教练、盲人按摩师……他们为梦想高歌、为热爱绽放。“摇滚奶奶”梅德媛、“美声大爷”秦贤志、“说唱少年”杨嘉逸等因贵阳路边音乐会这个舞台而走红网络。

创新活力,也在贵阳路边音乐会上竞相迸发。2023年11月24日晚,贵州著名音乐人张超的新歌《林城谣》在贵阳路边音乐会首发;2023年12月1日晚,又一首贵阳城市主题原创歌曲《你好!贵阳》在贵阳路边音乐会发布。

此后,大量原创音乐人纷纷将贵阳路边音乐会作为新歌首发地,让优质作品第一时间亮相。何洁、尧十三、张超、朱克等知名音乐人,毛毛姐、晓凡凡、王果儿等千万、百万级粉丝大V助力,让贵阳路边音乐会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备受音乐人关注的原创舞台。

“爱乐之城”构建出“音乐+”新消费场景,唱响文商旅融合新模式。数据显示,贵阳路边音乐会举办期间,各街区人流量较大,路边音乐会成为吸引游客到访的动因,举办路边音乐会的城市街区,夜间消费活力极大提升。今年七月,贵阳路边音乐会携手贵阳文旅走进宁夏吴忠、青铜峡、盐池、中卫等地,成为宣传推介贵阳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之一。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携手小红书、DT财经联合发布《蹲个城市:年轻人选择城市新需求洞察报告》,在“年轻人最喜爱的十大宜居城市”中贵阳居第9名,2023年马蜂窝发布《当代年轻人旅行图鉴》,贵阳跻身“年轻人心中最具烟火气的城市排行榜”前五。

音乐,让城市永远年轻。

一种流淌在贵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音乐

黔中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独具特色的音乐基因,始终贯穿贵阳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

贵阳简称“筑”,“筑”在西汉以前被称为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1942年,古琴家刘含章就在贵阳组织成立贵州近代第一个古琴社团“贵州琴社”。

贵州居住着18个世居民族,自古以来以就歌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黔中大地因而被形容为“歌的海洋”。各民族间的长期交往、文化交融,是贵阳这座“爱乐之城”的一大特点。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喷水池一带总会迎来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苗族同胞。他们在此吹响芦笙,载歌载舞纪念苗族英雄亚努。歌曲总数多达5000余首的《贵州山歌大全》,记录了贵阳地区世代流传的山歌。在筑城广场,常有三五成群的老人坐在路边台阶上对歌、听歌。这类自发的山歌聚会,是不同时代贵阳街头常见的一道音乐风景。

音乐基因在不同时代让贵阳展现出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特点。

“九一八”事变后,秦天真等进步青年组织成立“草原艺术研究社”,以音乐演出宣传抗日,在贵阳播撒红色音乐的种子。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著名音乐家来到贵阳并创作新的音乐作品。“七七”事变以后,贵阳筑光音乐会等音乐团体诞生,在贵阳举办音乐会,组织街头表演与聚众教唱。

贵阳声乐的演唱水平早在解放初期便已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上世纪80年代,贵阳青年歌手在全国性声乐比赛中大展实力,先后在全国聂耳、冼星海作品演唱中斩获美声唱法铜奖、特等奖等奖项。

上世纪80年代,各类音乐活动在贵阳城区、城郊频繁现身。仅1981年到1986年,贵州省文化厅与中国音乐家协会贵州分会便联合在贵阳举办了三届“苗岭之声”音乐会,并以音乐节的形式组织多台音乐演唱。

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花溪之夏音乐节”,每两年举办一届,从未间断,是在国内乃至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音乐盛会。该音乐会因广受群众欢迎,其后更名为“花溪之夏艺术节”。2002年举办的花溪之夏艺术节专场,已开始具有零演出费、零门槛、零商业的初步特征。

如今,贵阳路边音乐会的发展,带动贵阳音乐文化日益丰富,每年举办超过1500场音乐会、音乐剧以及Livehouse现场音乐演出。今年1月至今,贵阳已举办94场包括摇滚、电音、美声、民族等各种主题的音乐会。

久远以来历史文脉中的音乐基因,如今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自信与传播使命,正为贵阳这座“爱乐之城”的厚重底蕴再添新力。

记者 董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