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午饭时间,肥城市老城街道大石关村“幸福食堂”里,百余名老人陆续围坐在一起,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等着开饭,其乐融融。
“我年纪大了,手脚也不利索,做饭又麻烦又费劲。现在村里开了这个幸福食堂,就不用在家忙活做饭了,很方便。”前来就餐的老人杨素华高兴地说。
一个小小的幸福食堂,让老人们从舌尖暖到了心间。据了解,大石关村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12岁以下儿童等特殊人群免费解决“一餐热饭”问题。
“今年五月份,我们建设的‘第二幸福食堂’也正式投入运营。”据大石关村支部书记孙文远介绍,由于该村是山区村,面积大且村民居住分散,经过调查走访,大石关村又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第二处幸福食堂,方便老人就近用餐。
“幸福食堂”不能仅仅短期内解决独居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更要不断地创新管理运营方式,做到因地制宜,把“输血”变为“造血”,才能真正实现“吃得健康”“办得长久”。
走进大石关村自助共享菜园,只见黄瓜、辣椒、萝卜、白菜等时令蔬菜整齐排列、种类繁多、长势喜人。
据了解,为压缩成本,大石关村幸福食堂在管理上用好公益岗政策,招聘9名公益岗参与做饭、打饭、卫生打扫等工作,在后勤上村集体建起自助共享菜园、生猪蛋鸡养殖基地,基本实现了食材的自给自足。
同时,大石关村还将食堂运营与“志愿+信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结合起来,对参与食堂服务的志愿者给予信用积分,目前,老城街道大石关村参与爱心服务志愿者达到10多人,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暖心食堂”节约近10万元人工投入。
桌上问民意,有事现场议 。食堂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就餐需求,还为大家提供了议事场所。
“有什么事情在食堂里说,村里辈分高的老人基本上都在这,有理没理,说出来大家评、大家议。”前不久,在幸福食堂里,孙文远就调解起村民刘大娘家的矛盾。截至目前,全村共开展协同议事50余场次,解决群众难题20余项。
一餐热饭的“小食堂”成为老人们“七嘴八舌”议事的“大平台”,也成了党员干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化解矛盾纠纷、通报惠民事项、讨论征求意见的有效载体。
依托幸福食堂,大石关村还建立起一张图管理体系,实施网格员包保管理制度。每名网格员包保五至六名老人,网格员要及时了解老年人每天的活动轨迹,每天哪位老人没来,网格员及时跟进,有效解决了老人就餐、子女牵挂等问题。
“七月份的时候,我发现独居老人李振英没有来就餐,于是第一时间让网格员乔军去老人的家中,发现这位老人还在卧床,并且胸闷、心脏不舒服。”据大石关村“两委”干部袁秀芝介绍,网格员立刻联系村卫生室医生上门出诊,并让食堂工作人员打包饭菜送到家中,待老人吃饭服药情况好转后才离开。
“小食堂”撬动“大民生”。大石关村让“小食堂”在服务“大民生”的同时,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生活需求,进一步为群众幸福“加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各项民生工程,建立健全老年食堂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老年食堂功能,优化升级服务,创新管理模式,真正把幸福食堂建设成为老年人理想的生活乐园。”孙文远说。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肖明媛)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