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完成临沂地区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该手术的实施正式开启了医院先心病介入治疗可降解新征程,书写了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治疗无残留的新篇章。

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就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婴儿出生后一般1岁以内会闭合,若3岁以上卵圆孔仍未关闭,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国内外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约40%隐源性卒中和60%先兆性偏头痛患者都患有PFO。

患者是一名18岁青年男性,因发作性头痛10年,加重半年余就诊于该院。经过进一步检查,包括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CD发泡试验等,患者被确诊为卵圆孔未闭,且存在大量右向左分流。患者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指征明确。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经过详细讨论,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使用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为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知宏主任带领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成员刘存飞、张荣君等,在导管室DSA指导下开展手术,手术过程十分流畅,经导管将封堵器精准送达患者卵圆孔未闭处,先后释放封堵器左右盘面,牵拉成型线确保其成型稳定后,锁定封堵器,使之紧贴心脏膈瓣,夹合牢靠,利用超声验证,显示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手术圆满成功。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介入手术正持续朝着“介入无植入、植入无残留”方向推进。封堵器可降解化已成为目前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主流趋势。可降解封堵器的优势在于封堵器植入一年后可降解吸收,可满足临床更少植入物、更少并发症、植入无残留等更高需求。封堵器植入一年后可降解吸收,缺损由自体组织再生修复,自然闭合卵圆孔,基本无异物残留,房间隔结构恢复完整,保有弹性,不影响后期可能需行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二尖瓣钳夹等左心系统介入路径。既实现了有效封堵,也保障了安全降解,更利于卵圆孔未闭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的远期获益,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该院是山东省为数不多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之一。此次生物可降解PFO封堵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先心介入治疗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周凯静 舒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