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的大热掀起了阅读《西游记》原著的热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一直是大家从小就读的经典。旧版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板块将《西游记》列为必读书,今年9月份开始使用的修订版七上教材,“名著导读”改叫“整本书阅读”,《西游记》依然列为必读书。原“名著导读”对《西游记》的阅读指导是“精读和跳读”相结合,而修订版变成“整本书阅读”后,要求显然提高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难度的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三层包含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具体阅读要求是:“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下面这篇陈文新教授的文章就从“形象”的角度为大家解读《西游记》。

“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

“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第十七回),这是孙悟空对自己的定位。其妖怪经历可从出世算起,一直到皈依佛门为止。其间,花果山称王、荡海学艺、龙宫强索金箍棒、大闹幽冥界、逼封齐天大圣、搅闹蟠桃会、大闹天宫等,种种惊天动地的事件奠定了他在仙、佛、妖等各界的赫赫威名,也把他的“妖性”展现得轰轰烈烈。

西天取经路上的妖精,通常受到读者的厌恶。何以悟空这个“历代驰名第一妖”,却让读者那么喜欢?

原因在于:西天取经路上的妖精,他们是成人世界的“恶之花”,他们威胁到了人类正义,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状况;而悟空的“闹”,却代表了童年的顽皮、聪慧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冒险精神,他的诸般举动,常常使读者沉浸于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之中。悟空可能做得“不对”,但他做得可爱。

为了写出悟空的顽皮,《西游记》对“大闹天宫”做了戏谑化的处理。《西游记》强调:心高气傲是导致悟空大闹天宫的性格方面的原因。

初任弼马温,悟空并不清楚其级别之低,没有什么不满的表示。一天,御马监的同僚告诉他,他才知道:“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悟空得知,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第四回)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取出金箍棒, 打出天门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花果山,因愤慨于“玉帝轻贤”,遂自封为“齐天大圣”。天兵天将屡次征讨无果,太白金星遂建议采取招安之策,“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悟空得到“齐天大圣”的空头衔,自以为官至极品,“遂心满意,喜地欢天”。但王母娘娘设蟠桃宴一事使他明白,他又被骗了。蟠桃宴只请那些领取俸禄的仙人,悟空没有俸禄,不在被请之列。他自以为“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第五回)却居然连列席的资格也没有。一怒之下,他“将仙肴仙酒尽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去与本山众猴享乐”(第六回)。从八卦炉里逃出之后,他“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第七回),索性教玉皇大帝搬出天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他反对玉皇大帝的目的近乎儿童的调皮捣蛋,任性妄为。所以,尽管悟空说过“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狂妄言辞,读者决不会将悟空等同于试图推翻朝廷的陈胜、吴广。连一向看重小说内容的胡适先生,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承认:“(大闹天宫)这七回的好处全在他的滑稽。著者一定是一个满肚牢骚的人,但他又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故这七回虽是骂人,却不是板着面孔骂人。他骂了你,你还觉得这是一篇极滑稽,极有趣,无论谁看了都要大笑的神话小说。正如英国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虽然含有很有意味的哲学,仍旧是一部极滑稽的童话小说。现在有许多人研究儿童文学,我很郑重地向他们推荐这七回天宫革命的失败英雄《齐天大圣传》。”悟空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少年读者看了会向他认同,成年读者看了虽不向他认同,也不免会心一笑。

爱冒险的悟空

以被压五行山为界,悟空由“天下驰名第一妖”逐渐向“斗战胜佛”转变,前后的不同人生内容对应人一生中不同的阶段,即从童年向成年过渡。大闹三界是悟空童年生活的辉煌纪录。被压五行山,这个天差地别的处境不能不引起悟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不能不对生活有所感悟和理解。“吃一堑,长一智”,五百年后从五行山出来的悟空成熟了很多。观音不失时机的循循善诱以及象征着强制教育的紧箍儿对悟空的心智成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西天途中的诸般磨练,他逐渐成熟起来。后期的悟空,他的人生是与普度众生的“功德”联系在一起的。被封为“斗战胜佛”是为悟空举行的成人礼。

人生阶段虽不同,但悟空的性格仍有其延续性。他在童年时代所表现出的冒险精神,在取经途中照样保留了下来,只不过所做的事情不一样罢了;而他的顽皮则发展成为幽默,意味更为隽永。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写驼罗庄降妖,是对取经途中悟空的冒险精神的表彰:

那老者起身道:“才闻得你说会拿妖怪,我这里却有个妖怪,累你替我们拿拿,自有重谢。”行者就朝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八戒道:“你看他惹祸!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预先就唱个喏!”行者道:“贤弟,你不知。我唱个喏就是下了个定钱,他再不去请别人了。”

悟空把降妖当作美差,先把“押金”交上,唯恐对方反悔,把“买卖”给了别人。悟空这种主动除魔的冒险精神,与花果山时期的美猴王一脉相承。西天取经的途中,悟空一直扮演着擎天柱的角色。缺少了悟空的取经队伍不但不能保证唐僧的安全,而且失去了取经的信心和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每次悟空被唐僧赶走,或者悟空被妖怪战败,八戒都嚷嚷着要分行李、散伙,何也?因为八戒深知悟空在取经队伍中的地位和分量,没有了他,是不可能完成取经事业的,还不如早些散伙的好。悟空的勇敢无畏和冒险精神,不仅对于悟空重要,对于取经队伍尤其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悟空的幽默

悟空的冒险精神令读者欢欣,悟空的幽默也极富魅力。

比如,悟空降妖捉怪都很有“情趣”:他不乐意一棒就把妖怪打死,而是想方设法先捉弄一下,再下手。就像猫捉老鼠一样,先不急着吃掉,而是把老鼠放了再逮,逮了再放,如是若干次,再享受美餐。这是悟空的幽默个性使然。做任何事情,哪怕与妖怪赌斗这么危险而严肃的事情,悟空也不放过拿对手取乐的机会。这与八戒的风格很不相同。八戒胜妖的几率很低,一旦哪个妖怪碰巧不是八戒的对手,他就倒霉了,总是被八戒“一钯筑死”。所以,八戒与妖怪交手,一向程序简明,要么逃跑,要么尽快把对手干掉,一钯可以打死的绝不用两钯。八戒没有悟空那份拿对手“玩”的心情,八戒只讲实效,悟空则在注重实效的同时还追求情调,力求完美地演绎他的幽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悟空的幽默不仅表现在对付妖怪上,还表现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尤其是对八戒和唐僧的捉弄。西天取经途中,八戒帮了悟空不少忙,立了不少功。但他的毛病也突出,好色,好吃懒做,胆小怕事,好耍小聪明,搬弄是非等。唐僧是个肉眼凡胎、不分青红皂白的固执和尚。悟空的强势地位,促使唐僧与八戒结盟,共同对付他。悟空当然也不会放过拿他们开涮的机会。

《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女儿国国王要招唐僧为夫,这给悟空提供了一个调侃唐僧的好机会:

三藏道:“悟空,凭你怎么说好?”行者道:“依老孙说,你在这里也好。自古道,‘千里姻缘似线牵’哩。那里再有这般相应处?”……行者道:“太师说得有理。我等不必作难,情愿留下师父,与你主为夫。快换关文,打发我们西去。待取经回来,好到此拜爷娘,讨盘缠,回大唐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悟空此举,一方面是迷惑对手,以便早日倒换关文,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调侃唐僧的意思。悟空表现得越正经,唐僧也就越心虚,唯恐悟空真的以为他有“色”心。他一把扯住行者,骂道:“你这猴头,弄杀我也!怎么说出这般话来,教我在此招婚,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第五十四回)唐僧的紧张正是悟空的恶作剧要达到的效果。

人类生活中时常见到的一个遗憾是:人在走进成人世界的同时,孩提时代的童心也伴随着童年时代的幼稚一块儿被挡在了成人世界之外。这是人们常常感到无奈的事情。而悟空的成长经历却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西游记》在让他保护唐僧取经的时候,让他那份以冒险精神和幽默为标志的童心保留了下来。这样,悟空在可敬之余,依然可亲。

◎本文转载自“中华书局1912”,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