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能取暖、夏天能避雨、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按摩、手机能充电、闲了能看书……这是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总工会、育才路街道工联会依托社区资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的一个温馨港湾。这个工会驿站除了能解决吃饭难、饮水难、如厕难、休息难“四难”问题,还创新举措开办家门口的“社区学院”,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专业技能,增加他们的生活收入;同时打造“蓉姐”聊天室,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心理咨询、调解劳动关系和矛盾纠纷……工会驿站,不仅成为一线职工的“休息站”,也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服务站”,更是社会各界关爱他们的“爱心传递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访单位供图

开在家门口的“职工大学”

9月5日,笔者走进遂宁市船山区犀牛社区,一个挂着“城市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体(犀牛社区站)”的牌子,占地210余平方米的工会驿站映入眼帘,一股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据船山区育才路街道工联会副主席陈俊霖介绍,工会驿站不但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累能歇脚、热能纳凉、饿能热饭、渴能喝水、伤能急救”的温馨空间,还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社区居民提供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和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

陈俊霖提供了一份工会驿站·城市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体(犀牛社区站)开办的“社区学院”专业技能培训课程表。据了解,“社区学院”会不定期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社区居民开设茶艺表演、计算机编程、短视频制作课程。

“截至目前,工会驿站联合犀牛社区居委会开办的‘社区学院’已经形成了面向辖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社区居民开设的三大类课程。”陈俊霖介绍,“供不应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社区居民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社区学院’被职工们称为家门口的‘大学’。”

近年来,遂宁市船山区总工会、育才路街道工联会联合犀牛社区居委会开办了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犀牛社区学院,不定期邀请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老师线上线下授课,组织辖区职工开展技能培训课程。

现年56岁的社区居民邓军,自从参加“社区学院”开设的短视频制作课后,学会了将平时水电维修工作记录下来,运用课上所学的技术制作视频,并发送到网络平台。他的视频在当地行业内有一定的宣传影响力,进一步增加了他的家庭收入。

“注重体验性,突出趣味性。”船山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学院”培训课程多以互通式、体验式的课堂或活动的形式开展。截至今年9月,“社区学院”共计开展培训课程11次,通过技能培训,解决了2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社区居民就业。

“蓉姐”聊天室越“聊”越“热”

在遂宁市船山区育才路街道犀牛社区,辖区职工和社区居民遇到生活难事、出现邻里矛盾、碰见烦心事,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蓉姐”。

“蓉姐”是犀牛社区工联会主席、社区居委会书记刘蓉。她利用自身影响力打造“蓉姐”聊天室,面向职工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劳动关系调解和法律援助服务,引导职工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习惯。

今年7月19日,四川某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环卫工人马某兵被拖欠工资的情况被反映到船山区育才路街道工联会。随后,育才路街道工联会相关负责人和“蓉姐”聊天室调解员刘蓉,将该公司负责人和环卫工人马某兵请到聊天室了解具体情况,并进行调解,最终促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用微信方式补发拖欠工资。

今年以来,“蓉姐”聊天室越“聊”越“热”,辖区职工和社区居民在这里聊家庭矛盾、聊邻里纠纷、聊物业服务、聊工作生活中的烦恼,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件。

“有矛盾了,想不通了,找蓉姐说说,好使!”如今在犀牛社区,很多职工和居民有矛盾纠纷了,就会找蓉姐帮忙给“评评理”。

“建好站点是初衷,用好用活是关键。”船山区总工会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紧盯工会驿站的服务质量,同时依托站点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活动,探索运维创新经验,积极申报全国最美工会驿站,让犀牛社区城市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体试点经验在船山区遍地开花。

(四川工人日报 陈中楷)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