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渔场”已成一片死海?原本鱼类资源丰饶的舟山渔场,如今却方圆百里捞不到一尾活鱼,曾经中国最大最繁华的渔场,到底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舟山渔场一度被称为“中国渔都”,但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这里却“无鱼可捕”,不少种类的鱼类大量减产甚至是“灭绝”。

舟山渔场为什么会“没鱼”了?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舟山渔场位于长江口的东南方,面积约为5.3万平方公里。这里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地带,自然的洋流会将海底部的养分带到表面,水中的各类鱼类就有了天然的食物。

“地方大”“有饭吃”是舟山渔场鱼类汇聚,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

在将近百年的时间以来,舟山渔场养活了福建一带区域内的几代渔民,不少渔夫的手上都是祖传的手艺。

但在步入现代化社会的几十年时间里,舟山渔场的“鱼”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一度到了无鱼可捕的程度。

其实舟山渔场的鱼和人类的捕鱼活动息息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的捕鱼的只有附近区域的渔民,捕鱼的手段也是靠划桨出海,撒网捕捞。

这种依靠人力捕捞的方式,每年大多在渔汛期捕捞,大部分的时间会进行休渔期,各种鱼类得以繁衍和休养生息。

但随着舟山渔场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吸引了外地的渔民来此捕捞,甚至台湾,香港乃至日本的渔民,也会来到舟山渔场。

伴随着渔民越来越多,渔船也越来越大,并且发展成为了依靠燃油作为动力的大型轮船。

渔民每次出海,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油钱”给挣回来,渔民捕捞的网眼也就越来越小,甚至尚未成熟的幼鱼也不放过。

在科技的逐步发展中,捕鱼的方式也逐渐演变成为了雷达网捕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达网捕捞又称为“绝户网”,网一旦撒入海中,就会随着海水自动起伏,也就意味着一旦进入捕捞的海域,无论大鱼还是小虾米,就会“插翅难飞”,再也难以逃脱。

这种捕捞方式将不少的幼鱼也打捞上岸,一年又一年,鱼的数量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除了在捕捞的方式上“赶尽杀绝”,人类对海水的污染也是“不可逆”的。

在舟山渔场上的渔船越来越多,轮船自身燃油所产生的废料和渔民出海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统统都被排放到了海洋里。

而作为严重的,是舟山渔场建立了一个个造船厂。

当时不少的渔民涌入舟山,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一搜渔船,反正渔场里的鱼类应有尽有,一段时间就会回本。

有需求就有市场,造船厂应运而生。但造船所产生的打量的工业垃圾和废水,也都悉数排进了海洋里。

虽然海洋本身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人为排放的垃圾太多,已经超过了海洋的承受能力,海水的水质越来越差,不少鱼类选择了游到其他地方,这也是鱼的种类越来越少的根本原因。

人类几十年的过度捕捞和污染,几乎将上百年富庶的舟山渔场毁于一旦。

而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舟山渔场的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用来恢复舟山渔场的生态。

首先就是设置禁渔期,也就是在鱼类繁衍,生长的时期禁止捕鱼,给鱼类生长一定的时间。

其次就是限制渔船的数量,不允许渔船毫无限制的开进渔场,这也就保证了不会有大规模数量的鱼类被捕捞上岸。

在相关部门的多条政策下,舟山渔场恢复了秩序,但要想恢复到被破坏之前,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信息来源:水上物流网、网易新闻

橙柿独家:出海!五夜六天,国内首次舟山渔场弃置渔具调查

2023-04-06 22:51·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无鱼可捕?东海“渔”困调查之渔船出海2016-11-01 16:30:15看看新闻Knews综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