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上玲珑山

□王庆德

青州西南那绵延的群山里,一峰柱天,门开即见,如乍开的芙蓉,又似簪满珠宝的王冠,那就是我魂牵梦绕的玲珑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字峪

小时候,常与伙伴们在山上挖菜、割草,也在那里嬉戏。一天,祖父指着山阴的那条谷告诉我,这山谷叫“字峪”,里边的山崖上有大字。那时还不太识的那些大字,后来才知道那大字是了不得的,也就知道了这个叫“字峪”的谷,便是书法界无人不晓的白驹谷。

阳春三月,走进白驹谷,李花如雪,桃花正笑,森森古木正吐着翠绿。黛黑色的石崖立在两侧,斑斑的苔藓附在石上,像粼粼的铠甲,显示着幽幽的岁月。

绕过十几株高大的柿树,越过几道高高的石堰,西侧的山崖赫然现出了郑道昭的擘窠书:“中岳先生荥阳郑道昭游槃之山谷也。此白驹谷。”字径逾尺,气势博大,沉着端庄,雄肆其外而又秀穆其中。当年康有为读后慨叹再三,誉之曰“庄雅凝重,美于观望。”

立在刻石前,凝眸回望时光的隧道,似乎就仰见到英武儒雅的郑公。

513年,年近花甲的郑道昭离开了光州,出任青州刺史。面对着兵荒马乱、天灾频仍的青州,郑公励精图治,不久便现出升平的气象。政通人和了,郑公也就常常出来看看风光,既体察民情,也释了案牍劳形。山水旷野,郑公皆爱而抚之,对玲珑山则更是情有独钟。

玲珑山又名百峰山、石杲山,是殷代逄伯陵氏的封地。山上建有逄公祠,汉元帝曾派近臣前来御祭。晚年的郑道昭深爱老庄,看看玲珑山,拜拜逄公祠,与道人谈谈玄学,这对他来说,是畅心而乐为的事。山顶通天洞的石壁上,郑公题刻了“荥阳郑道昭白云堂解易老也”。看这幅刻石,也就窥见郑公游玲珑山的志趣了。

匆匆就是三年。郑公调京城洛阳任秘书监,加平南将军。回首宦海沉浮,郑公对仕途已是十分淡泊,而这玲珑山是他释易解老的佳处,自然有着几分眷恋,便携了书童,来与玲珑山作别。他缓缓地走在山坡上,看山,山峻;看树,树美;就是那黑油油的山土,也感到分外的亲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黑了,就宿在逄公祠。道长磨墨抻纸,请这一州之长、大名鼎鼎的书法家题字留念。郑公凝神静思片刻,提笔濡墨,抑扬顿挫,把对玲珑山的情和意倾在了笔端。道长诚惶诚恐地擎起,恭恭敬敬地刻在这白驹谷的石崖上,这山谷也就名之曰“字峪”了。

诗经有言:“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如今,白驹已经远去,这谷也就真的成为空空的山谷了吗?

郑公的法书影响着后人,更滋润着玲珑山的周围。这里虽不说人人皆儒,家家墨香,但读书习字,千百年来蔚成风气,对书法更是有些偏爱。有人就搜集了20世纪名家法书刻在这白驹谷,林林总总,约有百幅,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恭列于郑公刻石的周围。

子曰:“为政以德。”字亦复如是,因此才有了这群星拱月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顶

白驹谷的上端是神泉,泉口由一块整石凿成,岁月把它打磨得光亮,层层的绿苔萦绕在周围,晶莹清澈的泉水四季不涸,淙淙而下,掬一口襟怀若涤,神悦心清。

过神泉,经“荥阳郑道昭解衣冠处”,登上高岗,俯视白驹谷,郑公刻石及近人的书作在苍茫的树石间隐约可见。

南上是层层的石阶,如一道天梯铺了下来。仰看山峰,四面壁立,危石峭拔,算得上境幽景异。天梯虽高,有阶可登,幽异之景,不可复得,相鼓舞而上,越三百级台阶,就坐在了岭脊上。

从岭脊东上是玲珑山的主峰。这主峰如一尊巨石,卡天门和南天门又把这尊巨石二分为三,远远望去,犹如书案上的一个笔架,典雅而又惟妙惟肖。攀过累累巨石,就登上了玲珑主峰。这峰,势险,石奇,洞幽,四面绝壁,直插到云天里去。缘石登上极顶,顶方不过三丈,平坦如塬。山草匍匐在石崖上,破石而出的杂树,曲折而坚韧地靠在石壁上。

轻轻地走在这小小的塬上,天风呼啸,如振羽凌空。不可喧哗,怕惊了云霓。颤颤巍巍地直起身来,极目瞭望,天地间,玲珑峰顶耸在了正中,环峰群山皆拱手来谒玲珑。

高矗在这峰顶的瑶台,是一座无梁建筑,巍峨可观,可惜琉璃瓦已经飞走,王母娘娘也已经去了。祠外四五幢断碑载着岁月,静静地卧在草丛里,荒寒中又有一点儿凄清。若讲排场,是需要金碧辉煌,如果要体味一种情感,这凄清倒别有一番滋味。西侧是玉皇顶,顶平如砥,惜无路可攀。康乾时,南天门上筑有一桥,可从玲珑顶达玉皇顶,惜南天门早已倾圮,只有墙基还呆呆地立在那里,似乎是在诉说着过去那如虹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洞

走下极顶,出南天门,是瑶池。瑶池中有巨石,曰“飞来石”,那飞来溅落的姿态,会让人倒退半步,担心溅起的水花打湿衣衫。这“飞来石”厚厚的、圆圆的,如鼓。史书上说玲珑山有石鼓,乱年自鸣。元人著的《齐乘》上说,石鼓已不见。可如今让人疑心这“飞来石”,就是那石鼓,只是时逢盛世,不自鸣罢了。

瑶池的东南,巨石叠摞,耸在云际,顶端一石如从天降下,似乎还没有落稳,正在随风晃动。只有那天地造化才能臻于此境。静静地驻足看了,冥冥里觉得这飞来石当是女娲补天所遗,藏在这青峰的一侧。仔细看那斑斑石纹,如天书,感觉里似乎这就是刻了《情僧录》的那块石头。后退几步再看。这石与那层层的底座连在一起,又像是一座塔,在斜照里闪着熠熠的光,也许是李靖把手中的塔放在这里了吧!

说这是李靖那塔,是看了牛腿洞突发奇想的。这洞的正中伸下一石,酷似牛腿。大概是老子骑青牛路过此山时,一条牛腿陷在洞里,化而为石的。那李天王看见老子与青牛停在这里,便来谈经论道,也就把宝塔放在一边了。

从峰之阳进牛腿洞,曲曲折折,眼前一亮,竟到了峰之阴。走出洞来,看那长寿洞、串心洞、通天洞,参差而列,洞与洞又上下相通,前后串联,如七窍玲珑。

走在观音洞里,重叠往复,幽深无限,一转弯,透来一道亮光,向前几步,豁然开朗,不经意间,又回到了峰之阳。那洞口就在绝壁上,不可上,亦不能下,只得囿于洞内,管窥南山。这南山,一望如雪,那满山的杏花,散如点粉,片如卧云,朦朦胧胧,袅袅蔼蔼,恰似一幅《春晓图》,只是尺幅大了点儿,否则早就让人携去张挂在书房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照

迎了夕阳下山,回望主峰,晚霞点染,紫光微微,一只苍鹰盘旋在山崖间,几只红喙老鸹飞归岩巢。老乡正荷锄下山,炊烟也从谷中升了起来。

走出白驹谷,一轮圆月悬在山峰的上空;星星一颗、两颗,亮在天际;灯火三盏、五盏,嵌在岭上,隐在深谷。在朦胧里回望,山高月小,一片清泠。

玲珑山不是八面玲珑,只是孤巉的一峰。这峰,壁立千仞,无邪无欲,轩昂的器宇直逼青天。望着这峰,激情难抑,直令人掉头欲返。

图片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