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起耸人听闻的案件,一名三十多岁女性把自己八个月大的女儿扔进了放满水的浴缸。丈夫恰好回家,发现后立刻将女儿送至医院,但为时已晚。对此,这位母亲竟供认不讳。她说,因为女儿哭闹不停,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得已把她扔进了浴缸。警方立刻认定这是故意行凶,以涉嫌杀人罪逮捕了她。为何这个母亲竟能如此残忍?案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同为全职妈妈的里沙子在当陪审员的途中,竟在这个被告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今天要分享的是这本书《坡道上的家》。它的改编电视剧《火锅一站》,豆瓣高达9.0。当时我就挺感兴趣的,但没敢看,因为它是那种太现实的惨兮兮的氛围,所以我就选择了独自阅读原著。

作者叫矫庭光,拿过植木奖,就是日本大众文学最高奖项。她和吉本芭娜那江国相知,被誉为当今文坛的三大女作家。非常惭愧,我一个都不认识。总之,这本书所描述的问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在开始之前,我出于好奇,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还没有孩子,那你想生孩子吗?如果你已经有孩子,并且你是个妈妈,我想问一下,当妈是苦多,还是乐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

里沙子是一个全职妈妈,女儿今年三岁,差不多到了传说中的小恶魔时代。这一天,她收到一封信函,被选为了候补陪审员。没办法,只好每天早上把女儿送去公婆家,晚上再去接她。被选上陪审的这起案件正是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虐童致死案,一个叫水穗的女子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扔进满浴缸致使死亡。她被起诉是蓄意杀人,认识她的人都不相信她会做出这种事。

据检察官调查了解,孩子出生没多久,水穗就抱怨过自己根本不想生小孩,丈夫还天天加班晚回家,女儿哭闹不停,瘦得巴巴,长不大。种种育儿挫折,让水穗失去自信,也对女儿萌生了恨意。她害怕别人察觉自己厌烦照顾孩子的事,强烈拒绝了其他人的帮助。直到惨案发生前,她都还一如平常地做家务,可以证明她不是没有能力判断,也不是缺乏自控力。这就是蓄意谋杀。律师的陈述则与之不同,水穗和丈夫之间的关系早就出现裂痕,婚后的丈夫判若两人,醉酒夜归,爆粗口。

想着能改善夫妻关系,水穗很积极提出想要孩子,但孩子出生后期望落空,丈夫除了心血来潮根本不会帮忙照顾,还是经常不在家。而婆婆和保健师又说女儿发育迟缓,这种无心的批评让水穗深觉不安,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如其他母亲。朋友建议她去医院检查是不是患上了产后抑郁,担心丈夫发现会暴怒骂自己,水穗在挂号时放弃了。在检察官和律师的陈词里,一边是恶魔般的冷血妈妈,一边又是可怜的柔弱母亲。里沙子开始不停思索,到底哪边才是真的。

而他们陪审团的目的就是要判断被告在案发时是否理智清醒,是否是故意谋杀。不过,也正是这起案件开始慢慢唤起里沙子脑海里的回忆。她刚开始当母亲那段日子,感到沮丧、绝望、孤立无援的自己。这一天,庭审结束后,里沙子坐了半天公车去公婆家接孩子,结果女儿怎么都不肯回家。公婆说,那就让她住一晚吧。里沙子只好自己回家,门还没进呢,又被公婆打电话叫回去,问怎么都哄不听,小孩子又吵着要回家了。

一把火就在里沙子肚子里烧起来了。刚才不是说要带她走吗?你们非要她留下来住,但她忍住了,怒吼冲动,又折回去接孩子。一来一回折腾到晚上,回家一看,老公自己在客厅喝啤酒吃便当,也没有买自己的份儿。又饿又累,忍住情绪爆发,冲动喝了一罐啤酒。本来已经冷静,想着还是好好和老公说话,结果对方却一脸严肃问:“喝了不少啊,没关系吗?”李沙子更气了,也不想想你一天喝多少罐,但她还是勉强挤出笑容。等到家里一片寂静,强烈的罪恶感又涌上心头,怎么自己就忍不住这点脾气呢?

一觉睡醒,心平气和,照常准备早餐,送女儿去公婆家,再去法庭参加公审。这天是水穗的丈夫上庭。里沙子想象中的丈夫完全不同,似乎完全不是那种不负责、任性的男人,而是为了家庭兢兢业业的好丈夫。他说很高兴女儿出生,为了养家主动想办法,换了部门,想更多钱,但工作更忙,加班也就多了。那时,妻子水穗告诉他女儿似乎发育迟缓,他特地去问了医生,都说没有问题。他就怀疑妻子是不是过于疲劳,有了被害妄想。

他特地叫了孩子奶奶来帮忙照顾,但妻子却不愿意接受。女儿六个月大的时候,丈夫发现她身上有淤青,质问妻子,妻子就说是因为孩子哭闹不停不睡觉,才忍不住出手的。案发当天,他回家发现妻子在注视着浴缸,而女儿则一动不动,浮在浴缸的水中。其实早在发现女儿身上有伤后,他就请教了同样身为人母的朋友,但他也承认自己曾和这位女性有过交往,对方建议他带妻子去看心理医生,但他害怕妻子打小孩一事暴露,女儿会被儿童福利机构带走,他就选择了先缓缓,尽量在周末帮忙照顾女儿。

后来,这位女性友人也上庭接受询问,问他们两人之间的往来信息也被公布。李沙子不断看着上头信,问内容简单,但没有暧昧气息,毕竟是前男女友。里沙子就想,这样做真的是没有问题的吗?她想起自己有一次怀孕时,疑神疑鬼偷看老公手机,就那么一次却被发现了。老公问了一句:“你不觉得可耻吗?做这种事。”她瞬间感到被人泼了一大桶冷水似的,陷入了自我怀疑。哦,我做的不是坏事,我做的是可耻之事,这是可耻的。

之后,陪审员们也看到了女婴最后的照片,法医报告证实了没有营养不良的情况,也没有因虐待所致的外伤与内伤,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施虐迹象。但是,丈夫曾说看到了淤青,大部分庭审员相信,可能是痕迹已经消失。里沙子就想,会不会是别的痕迹,比如蚊虫叮咬,丈夫看错了。对此大家不置可否。后天庭审时,水穗的婆婆,也就是她丈夫的母亲接受问询,从她的语气来看,明显对自己的儿媳不是多满意。

她说水穗自视挣得比自己儿子多,要自己儿子换工作,还要买房子。还说婚后水穗图省力,总让孩子看电视,可能就是动画片,看多了小孩子才不会做什么。后来儿子工作非常忙碌,每天加班,是他提议儿子别回家去公司附近的旅馆住,这样就能好好休息了。毕竟一家之主成那样,实在令人担心。总之,她说儿子住旅馆找女性朋友商量,都是她自己提的。这种亲妈袒护儿子的模式,又让里沙子回想起自己的往事。

当时,她刚生完孩子,母乳分泌不足,就想要让孩子喝配方奶。“女人有胸,就是为了宝宝能吸母乳,母亲的身体构就就是这样的功用。”婆婆却这么说,婆婆每天就打电话问,来奶了吗?然后快递各种中药补品保健品。里沙子就觉得心理压力很大,让老公转告婆婆不要再送,反倒被老公反问:“为什么?你收下不就好了吗?”她只好偷偷把那些东西扔掉,里沙子也觉得很难过,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母亲,不能分泌足够的母乳就是不可饶恕之罪。

这天庭审结束后,她去接女儿回家,手里提满了东西,路上女儿非吵着要抱,怎么哄都哄不听。里沙子又有点生气了,说:“那你留在这里,妈妈先回去了。”索性头也不回往前走。她以为女儿肯定会跟上来,结果声音越来越远,一回头就看到了正好下班回家的老公。李沙子惊呼着奔向女儿,着急忙慌地和老公解释:“不是没照看好女儿,就是她闹脾气,想让她冷静一点。”可是越解释,听着就越像是掩饰。老公也板着脸,只有几句质问:“怎么回事?你到底在干什么?”

他在电视上看过,仅仅几秒,孩子就被陌生人带走了。误会、质疑、不信任一下下击中了里沙子的心。她很想反驳,但老公的反应让她深信,他把一切都归咎于自己明明没有这个能力,还硬要去当候补陪审员,把自己搞得又累又焦虑,才会把情绪发泄到女儿身上。这天再次去往法院的里沙子也受此影响,对自己产生了更深的怀疑:“我一个全职妈妈,什么都不会,我真的能理解这里发生的一切吗?我有这样的能耐吗?”

上庭的是被告水穗的好朋友梅子,俩人是高中同学,都曾有留学梦,只不过,只有梅子实现了。但留学梦破灭的水穗性格还是一如既往很积极,一心往上爬。但是后来婚姻似乎改变了水穗。她说没有想到婚姻生活是这样的。那时,她工作很忙,常常加班,都是她丈夫先到家,却从来不会主动帮忙做家务、买便当。也不会想到妻子的辛苦。深信是自己不能兼顾家庭工作的水穗最后选择辞掉工作,在家当全职妈妈。

但是从水穗的描述可知,她丈夫经常会曲解批评。比如水穗说个什么,丈夫就会酸她是在炫耀她挣得多。不仅如此,水穗的丈夫喝酒后还会情绪失控,故意用力开关门和抽屉,拿报纸敲打桌子怒吼爆粗口。后来,梅子见到怀孕的水穗,整个人都变得非常消极。那时,她已经辞去工作,可是夫妻关系仍旧没有改善。水穗深信肚子里孩子会让丈夫有所变化。

这段描述再次让里沙子心头一震,发现自己和水穗竟是如此相像。他们同样遭受过一种伤害,不是打骂,而是精神暴力。然而检察官却紧紧抓住了梅子措辞中“一心想往上爬”的字眼,即使梅子解释说水穗确实会买名牌,但并不是说她爱慕虚荣,然而这个形象已经悄悄植入了他们的心理。之后,水穗母亲的发言更是让她如坐针毡。她说女儿很不喜欢自己,也从来不愿意自己帮忙。

从她的谈话中可知,她的母亲是很老那一套价值观,觉得女性独自生活会被人瞧不起,女人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他们反对女儿去求学,但水穗还是执意去了。后来女儿结婚,居然连个婚礼都没有,这太让她失望了。这些对她来说都是不合乎常理,不能理解的,还有什么所谓的职业女性,在她看来,那都是因为经济问题不得不去工作的可怜人罢了。里沙子深知她所说的这种乡下地方才有的想法,因为她自己来自这样的地方。

为什么水穗从来不愿意让自己的家人帮忙?因为她不想被只会批评自己的母亲再行斥责,更不想被同情可怜。虽然已经离开了自己老家,但水穗是否真的能逃开那些价值观带来的影响呢?是不是她就是另一个水穗?里沙子也总是想着逃离那个狭小的地方,逃离父母狭隘贫瘠的思想,但后来发现她其实没能逃出来。即使离开家乡在东京生活,她还是没能逃出来,因为女儿出生后,她似乎还是让自己陷入了那样的日子里。

在数天庭审之后,被告水穗本人终于首次站在陈述席,以她的视角来描绘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她说自己是经友人介绍认识了丈夫。因为年纪问题,早就在考虑结婚。那时丈夫个性沉稳,让自己觉得是可以托付终身的对象,只是没有想到婚后,一切都变了。丈夫第一次大发声咆哮是因为水穗提买房子的事情,她说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家,不要再租房子,对方却觉得是嫌弃自己赚的钱少,争执越来越频繁。

丈夫每天醉醺醺地回家,还会批评,提出异议的自己被指责:“你这个人想法很奇怪,很扭曲。”后来水穗提出生孩子的想法,丈夫倒是也挺高兴,俩人就凑了首付,买了一套小公寓,但争执仍旧没有减少。“你连这都不懂吗?真是没常识。”他一直这么和妻子说话,也依旧夜不归宿。孩子出生后没有改变,水穗对自己的生活失望不已,内心的不安愈发强烈。

出门碰到不认识的母亲,看到她孩子就说:“啊,看起来好瘦小,我家孩子这么大。已经挥抬脖子了”,搞得她也不太敢和陌生人说话。之后,丈夫也没和自己商量,直接让婆婆上门来帮忙。婆婆走到哪儿,言语里都是对自己的讽刺:“家里这么乱,别怪男人不回来。”在这些影响下,她越来越怀疑自己的女儿是不是真的发育不良,是不是自己和其他母亲比做得确实不够好。她说,她根本不记得第一次打孩子的事。丈夫指出女儿身上有伤痕的时候,她很惊讶,难道是丈夫动的手?但是她不可能会做这种事的,那一定是自己干的了。

再后来发现丈夫和陌生女子往来,她感到绝望,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的人生毁灭。丈夫要离婚,孩子被夺走,自己被赶出家门,还找不到工作。在这种焦虑恐惧中,到了那一天,孩子怎么都哄不好,丈夫又说要早回家,她很讨厌听到婴儿哭。被她听到,又要奚落,搞不好,又不想回家了。于是她想到一个好方法,给女儿洗澡,让她玩水。到了浴室,拧开水龙头,她恍惚间以为自己赤脚站在公园里,纯白的光闪耀着,阳光很刺眼,手上好像抱着什么,但不是女儿。

她害怕得不敢看,但要是不甩开手上的这个东西,就无法抱住女儿。下一秒耳边传来怒吼,她发现自己正被丈夫用力抓住肩膀,才意识到这不是公园,女儿也不在,手上没有哭声,只有怒吼声。丈夫不准她一起上救护车,深夜,他接到电话得知孩子已经没了。他冲出家门奔向医院的途中,还不得不让司机停车,因为他要呕吐。以上就是被告的陈述。

对于陪审员来说,双方各执一词,难断真假。而里沙子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被告经历与自己的相合。她怎么想都觉得那就是事实,仿佛被告就是一个和自己同样遭遇的朋友。她曾经在给女儿喂奶时松开了拼命,往后仰女儿的手,任她低了下去。只是那个高度很低,砰的一声响,也让里沙子瞬间回神,抱起孩子,哄着道歉。那时的她拼命想着母乳不足的事,情巧克力、汉堡、蛋糕,即使深深渴望这些食物,着魔的地步,买完了又忍耐着一口不吃,全数丢掉,只是为了能给女儿更多的母乳。

可是那时,她却仍旧被老公怀疑:“你是不是偷吃了巧克力?”于是她满心都是不被理解的愤怒。在法庭上,检察官把水穗发表在网上的日记拿了出来,里头描述一个天使一样不需要人操心的宝宝。检察官步步紧逼质问她:“是不是你会拿这个理想中孩子和现实中做比较,觉得自己那个爱哭又让人烦恼的孩子没有存在必要呢?”水穗非常激动地否认了,表示自己只是为了逃离内心的不安所写,但在检察官多方举证下,水穗似乎已经被定性成了一个拥有明确判断能力,却因生活不幸憎恨丈夫,与孩子痛下杀手之人。

里沙子知道,大家都不会理解,大家都会觉得她是在夸张装可怜,被害妄想症。因为在她的陈述里,都是坏人来帮忙照顾孩子,婆婆为了家庭努力工作挣钱,丈夫。可是里沙子却意识到,自己何尝不是如此。老公的每一句话都在她耳边。虽然从不曾摔东西发泄情绪,不爆粗口,不带威胁,可他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打压批评自己。比如他嘴上说:“婚礼给宾客的回礼就交给你来挑选吧。”等他真的选好了,又说:“会有人想要这种东西吗?你连这种事都不知道吗?”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

一开始,她觉得有些违和、不舒服,后来就索性选择相信,她相信自己老公的决定准没错。她现在终于明白了,他只是在把自卑感这种东西一点点切种植在自己心里。这几天的审判让她清楚看到自己的婚姻生活,看似沉稳的丈夫一直在以一种无法察觉的方法藐视自己,伤害自己。她又回想起了自己与母亲间的种种,也有许多的异曲同工之处。里沙子就发现,这种伤害给予的不是恨,而是爱,只不过它是一种借由伤害来达到控制对方目的的扭曲的爱,而自己之前一直没有发现这一点。

就是因为她放弃思考,想通了这一点后,里沙子大胆地向陪审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听的人都可能因为小小误解而变得疏远,我同情被告人内心如此痛苦却无法向最亲的人求助,可是再怎么样也不能把孩子扔进水里?这一点,我绝对无法同情。”最后,被告水穗被判处九年有期徒刑。审判结束,被告从里沙子面前走过,可她看到的却是另一个自己,一个无法控制人生的自己,一个以母亲身份挣扎着活下去的自己。而里沙子已经准备好,要和她说再见了。

欢迎回来,故事就是这样。我先说说,这本书乍看之下确实是有些压抑的,因为讲的问题很现实,就是女性的育儿困境。书中的描写很细腻,那种用很多细节慢慢把整个案件抽丝剥茧展现到我面前。我删了很多,讲的时候明显偏向同情被告。如果有兴趣的话,还是去读一下原本。不过读过的全职妈妈是否觉得很有共鸣,或者其他想法,欢迎评论,很想知道。

这书里两个母亲遇到的其实是相似的,她们代表是一类人,都是在当全职妈妈的路上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逐步丢失了自我的人。造成这种压力的不是本来就如泰山压顶的那种,能不能把孩子养好这点新手母亲的疑虑,而是根深蒂固的社会思想以及最亲近的人的不理解。难以察觉的打压式亲情,种种问题转化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于是她们一点点走上崩溃的边缘,只不过结局不同。水穗的故事更像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而里沙子则似乎多了一点豁然开朗的味道。

她从妈妈这个身份觉醒,重新回到了自己。书中有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到位,就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是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就在育儿这一块的普遍现象里。说得好听点,母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难听点,母亲就好像是义务劳动。我们对母亲的刻板印象捆绑和束缚了她们,大家对妈妈这个角色过分要求和不体谅,使她们本就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

比如明明可以奶粉喂养的,偏要说不喝母乳,脑子会变笨,增加母亲的焦虑情绪。我就是奶粉养大的,没有喝过一口母乳,但我不觉得我笨。更可怕的是,被告的母亲和被告的婆婆,两位女性、两位母亲也已经习惯性地把这个当做是天经地义。你有乳房,你有子宫,你生来就该带孩子。因为她们从小也是被这么灌输的,所有人,包括妈妈,她们自己都站到了对立面。

于是这个群体就更加孤立无援了。我想说,别轻易把一件事看作是天经地义。一旦你把它理所当然化了,那这个标签一落上,我们就会很容易放弃思考,不会去尝试理解。反正是你该干的嘛,为什么?不知道啊,反正都这样啊。于是我们就成了帮凶,再然后有一天,我们也成为了被自己伤害过的受害者。

我很感谢这本书,让未婚未育的我直观地了解了一下全职妈妈的压力。就没生养过孩子,真的无法感同身受那些痛苦。我有一个闺蜜,她是全职妈妈。我看完这本书,就把她说的那些对应了一下,发现很多地方真的是一模一样。

比如说孩子哭闹,脾气上来,忍不住打了,打完就后悔:“我为什么不能忍一下?”反反复复崩溃重塑。比如喂奶很疼,一边说不喂,一边又忍不住自责:“为什么人家妈妈都行,只有我不行呢?”我看完这本书后,还和她聊聊这个话题。她说,她当年刚开始在家带孩子的时候,我和另一个朋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啊,那你可以在家刷刷剧啊,多舒服啥的?”

她说,她当时很愤怒地吐槽了回来。我其实已经完全不记得这一段了。但时至今日,我开始意识到“全职妈妈多舒服啊”这句话是真正的诛心之语,因为我们没有带过孩子,没有体会过那种焦虑、紧张,所以口出狂言。但你一说,说者无心,对听者却可能是极大的伤害。

我俩那天就都给她道歉了。我是真的觉得挺难过的,就居然在她当初需要理解和支持的时候,反而说了句风凉话。更难过的是,我才发现自己曾站在那堆人里,不羞不耻地成为了伤害全职妈妈的诸多帮凶之一。就是我们,让她们的生存环境更加困难。你为没有尝试着去理解过吗?

她说,她现在跟她老公出去吃饭,还会被身边人说:“全职妈妈很舒服,很开心啊。”她说,每次都笑笑,不说话,因为知道大家不会理解。这个观念可能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因为它是个很坚硬的刻板印象。但是呢,打破这个印象的人,至少目前已经加一了。

不过,你看现在其实越来越多人不愿意生孩子,当然没钱可能是最重要因素。开个玩笑,又或者这不是玩笑。还有就是我们不像以前人觉得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了嘛,所以我们也就不觉得那些事情是一定要去经历的。

此处请看我视频的母上大人注意,我完全没有一定不要生孩子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可以自由选择要生或者不要生的地方才对。当然这个世界一时半会也不会变,那就试着多了解一下它的好与坏。这样自己以后无论做什么决定,遇到什么困难,就都能更容易想起这句容易被忘记的话,就是作者在书上写的这句:“做你自己,因为爱自己是爱别人的前提。”

本期就到这里,留下你的点赞、评论、收藏、转发,那我们下期再见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