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11日

#直播间拆盲盒玩具成本仅三四毛钱#

这个话题冲上了热搜

打开社交媒体搜索“拆盲盒直播”

下拉发现,该类型直播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平台

这一热搜引发网友们热议

大家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盲盒直播新玩法火出圈

成本往往只有区区三四毛钱

直播间拆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的带货方式,在各大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上迅速走红,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潮玩手办领域,而是扩展到了各类商品,包括但不限于体育卡牌、动漫周边乃至日常用品如咖啡、打火机等。不仅成为一种带货新方式,更演变为“万物皆可拆”。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主播们精心设计的游戏规则,比如拆到特定款式额外赠送、抽中稀有款加倍奖励等,旨在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追求意外收获的心理,从而促进销量激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购物平台

据调查,这类盲盒商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往往只有区区三四毛钱,却能在直播问以远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最低标价可达8.8元。尽管如此,通过营造紧张刺激的气氛和利用人们的博彩心理,主播成功吸引了大批观众长时间停留观看,进而转化为频繁的购买行动。部分知名主播因此每日进账数万,展现了该模式强大的吸金能力。

02

为什么都爱抽盲盒

情绪价值和不确定性让人“上头”

不少网友表示,去直播间抽盲盒目的并不是为了买到更有价值的商品,而是享受拆盲盒带来的乐趣和刺激感。

有分析指出,这种“盲盒”+“玩法”运营模式的魔力在于,每位参与者都希望能凭运气拆出更多自己心仪的产品。这种不确定性为直播拆盲盒增添了一份未知带来的刺激感。消费者在观看直播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然而,这一现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有人批评这是对消费者赌博心理的一种操纵,认为盲盒售卖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小额赌博,诱导人们过度消费。“以小博大”的冲动欲望下,往往是买家为廉价商品买单。

多位玩家表示“上当”,下单时并没有考虑物品是否实用,只是因现场的热闹氛围而“上头”,冷静下来后往往会产生后悔念头。“尤其是收到商品后发现其品质极其低劣,感觉自己用几十元的价格买回这些原本只值几毛钱的东西,未免也太傻了。”

03

盲盒消费需理性

专家:呼吁建立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

尽管拆盲盒会带来许多乐趣,是年轻人释放压力、享受生活的一种途径,但消费者在参与时也需保持警惕。

特别是未成年人,由于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在直播间中被刺激消费所吸引,超出自身的实际承受范围。

江苏常州家长陈女士反映,她10岁的女儿沉迷于网购的小马宝莉“盲盒拆卡”服务。在某假期,孩子共消费70单,每单30元至180元不等,共消费2000元。陈女士称,她发现后立刻申请退款,但遭到了商家的拒绝。商家称,在下单时,对方向客服表明“已成年,同意代拆”,拆开的商品无法二次销售。孩子冲动消费与家长监护不力也有关系,他们将与家长陈女士进行协商,将盲盒的部分利润退给家长。

为避免这类问题发生,专家呼吁:

· 直播商家应确保产品合格,显著公示商品名称、类型、样式和盲盒抽取规则,确保消费者知情权;

· 公示抽卡概率,避免通过后台操控等方式,损害消费者权益;

· 商家在直播视频中的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和真实商家信息;

· 保留抽取概率、结果和直播回放等记录;建立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设置账号识别、身份识别等措施,避免超出年龄和智力范围的消费。

总体而言,直播问拆盲盒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的互动方式,成为了电商行业的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问的关系,确保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合整理自贝壳财经、江苏共青团、中国消费者报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高思佳

审 核 | 张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