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六小龄童的口碑居然有了点转折。

以前大家提起他,骂声一片,可现在呢,网络上倒是多了不少为他说话的人。

那些曾经在六小龄童身上贴满标签的人,突然有了点新发现——“他也没那么糟糕嘛。”

甚至有网友说:“咱是不是被舆论误导了?”

这场舆论风波让人不禁思考:我们对六小龄童的评价,到底是基于事实,还是情绪的放大?是时候重新认识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小龄童,谁不认识?

小时候电视机一开,孙悟空的形象瞬间跳到眼前,那灵活的身姿、俏皮的动作、刚毅的面庞……当年多少孩子因为他喜欢上了《西游记》。

可是如今,网络上关于他的讨论,早就不是单纯的赞美了。“倚老卖老”“消费情怀”、“封神自封”的标签,几乎是随处可见。

尤其是一些年轻观众,直言对他没有好感,甚至批评他“不让别人演孙悟空”,霸占“猴王”一角多年不撒手。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一阵子,网络上关于六小龄童的负面新闻简直可以出一本“黑料合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似乎已经从“美猴王”彻底跌落成了“过气明星”。

这一切,似乎很难与我们记忆中那个挥舞金箍棒的齐天大圣联系在一起。

六小龄童,他原名叫章金莱。

他不是凭空冒出来的“猴哥”,而是出生在一个地道的猴戏世家。

章家三代人都与猴戏有着深厚渊源。曾祖父章廷芳、祖父章益三,还有他父亲章宗义,都是猴戏表演的大家。

六小龄童自小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学习猴戏基本功,从两岁开始模仿猴子,五岁第一次登台扮演“小猴子”,这一路走来,他跟猴戏的缘分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章金莱小时候身体并不好,老实说,他父亲一开始并不太看好他接班,觉得他太瘦弱,扛不住这行的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六小龄童硬是凭着一股子倔劲儿,练了十几年功夫,还跑到动物园仔细观察猴子的动作,甚至养了猴子天天研究。

可以说,他的孙悟空形象,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十几年的积累与锻炼的结果。

1982年导演杨洁选中六小龄童出演电视剧《西游记》的孙悟空,几乎是一夜成名。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可没少吃苦。比如,剧组里很多武打动作都是他亲自完成的,有时候一个高难度动作得反复练习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稍有不慎就可能受伤。

但正是这些努力,才造就了我们心中的经典“猴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经典角色的塑造也带来了另一种结果——当大家心中的齐天大圣是他时,所有后来的改编和演绎,似乎都成了“亵渎”。

六小龄童自己也没少表达对后续改编的不满,尤其是一些大胆改编的影视作品,他曾公开表示“改编不是乱改,细说不是胡说”,直接点名批评了一些导演和演员,认为他们没有对西游文化给予足够的尊重。

这话一出,网络上可炸开了锅。不少人觉得他这是“倚老卖老”,不允许别人发挥创意,说他自己占着经典不放,成为了西游IP的“守门人”。更有人直言:“西游记不是你的独家作品,凭什么你说了算?”

其实,在他眼里,他不过是对经典的一种敬畏,对西游文化的一种热爱。但在一些年轻人眼里,他的固守似乎成了一种“自封”。

更大的争议来自于2017年的“灵堂卖片”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六小龄童的老搭档、导演杨洁去世后,他在追悼会结束后几天,在微博上发了关于新电影的消息,结果这条微博被解读为“借追悼会蹭热度”。

很多网友觉得他不合时宜,利用杨洁导演的离世宣传自己的电影,一时间,六小龄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实际情况是,他在发微博时,并没有故意借杨洁导演的去世炒作,而是表达了对西游精神传承的看法,还对杨洁导演表达了怀念。

只是,这些真相在网络暴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被放大的片段与误解。

还有一个被广为传播的事件,是六小龄童被指“不配合《西游记》补拍,跑去新加坡商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网友说他为了挣钱抛弃剧组,忘恩负义。可事实是,他在商演前先征询了导演意见,补拍计划也并没有确定,他去了新加坡后,顺便宣传了《西游记》。

这些细节往往被那些想黑他的人一笔带过,剩下的只有“忘恩负义”的标签。

这几年对六小龄童的质疑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为他“喊冤”。很多人觉得,我们对他的态度是不是有点过了?是不是有点跟风骂人了?

的确,六小龄童并非完美无缺,但他绝不是网络上那些人描述的“道德败坏”的人。

有人说:“他一辈子就演了个孙悟空,没什么了不起的。”

可话说回来,能把一个角色演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真的那么简单吗?要知道,多少演员拍了一辈子戏,连个让人记住的角色都没有。

六小龄童对孙悟空这个角色的塑造,至少是对得起观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另一个角度看,六小龄童所面对的网络舆论,其实也是当代网络暴力的一个缩影。

人们总是喜欢用片面的信息去定义一个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追求的是情绪的宣泄,而不是事实的探究。

在这样的环境下,六小龄童成为了一个被放大的“靶子”。

六小龄童这几年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推广西游文化。

他一直认为,《西游记》不只是一个经典故事,它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这也是他多年来不愿轻易让别人“乱改”西游记的原因之一。

他希望在当代娱乐至上的环境下,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理解并传承其中的精髓。

当然,他的这种坚持,有时候确实显得有些“老派”,甚至让年轻观众觉得他“跟不上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对西游文化的热爱和坚守,是真实的。

这一点,我们不能抹杀。

六小龄童,他是一个用毕生精力演绎经典角色的艺术家,也是一个普通人。

他有缺点,有不足,但他绝不如网络上流传的那般不堪。

或许,我们不该再用狭隘的眼光去评判他,而是应该带着一份宽容,重新审视他的付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