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年轻骨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则可以促进骨再生,乃至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绪紧张也容易拉肚子,因为人体的“肠-脑轴”,让肠道和大脑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人体中还有一条遍及周身的“骨-器官轴”,骨骼也能与其他器官发生微妙的关联。

2024全国科普日康复科普联合行动12日在上海健康医学院启动,中国康复医学会骨科专家不再仅仅“骨痛医骨”,因为他们发现骨骼健康与整体健康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形成了“脑-肠-骨”代谢轴,比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也能强健骨骼,进而可以影响大脑。

笪曦 设计 / AI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笪曦 设计 / AI作图

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增长,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32.1%,65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达51.6%。国际骨关节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其中5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30-61%、男性发病率10-46%;6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37-79%,男性发病率17-58%。

常人眼中,骨骼只是一副架子;而专家眼中,骨骼也是骨细胞形成的网络。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运动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埃米医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研究员谢辉,将骨细胞与脑细胞作了一番对比。在一个人的体内,脑细胞也就是神经元的数量达860亿个,其寿命可不受原有宿主的寿命限制,突起长度达到16.5万公里;骨细胞的数量则达420亿个,寿命可达50年,突起长度达到17万公里。可以说,两者的共同点在于数量多、寿命长、辐射广,适合感应、传递和放大信号。

因此,与脑细胞、血细胞乃至肠道菌群同理,骨细胞是人体骨衰老及系统代谢的关键调控细胞。作为骨类器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苏佳灿剖析骨-器官轴在双向交流研究领域的生物学机制,阐明骨骼通过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囊泡(EV)与其他器官的双向分子通信,与同行探讨推动骨相关疾病和全身性疾病治疗发展。

全国科普日康复科普联合行动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科普日康复科普联合行动启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具体而言,细胞外囊泡由细胞自主分泌,是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且富含活性因子的纳米粒子。然而,骨细胞有“老幼之分”,其胞外囊泡也是如此。根据谢辉教授团队的研究结论,衰老骨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可引发多脏器的失稳态,比如加剧骨质疏松、诱导血管钙化。其他不利影响仍在研究,尚未发表,但可能包括加剧脂肪肝、促进肥胖、诱发肺纤维化、加速皮肤衰老等。而年轻骨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则可以促进骨再生,乃至于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依照脑-肠-骨代谢轴的理念,谢辉曾亲身研究自己儿子在4岁幼儿园时期的肠道菌群,并与自己和家中祖辈的肠道菌群相比较,结果发现孩童肠道菌群中的部分益生菌,在中年人体内较少,在老年人体内甚至没有。此后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证实,年轻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可延缓骨骼衰老。他们率先发现肠道菌的细胞外囊泡可透过肠道屏障进入骨系统发挥护骨作用,为益生菌或其胞外囊泡应用于促骨再生领域奠定了科学基础。

经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儿童肠道菌及其富含益生菌,通过转运细胞外囊泡发挥着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作用,并发挥着抗骨质疏松作用。苏佳灿教授也表示,细菌的细胞外囊泡在宿主免疫调节、脑-肠-骨代谢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易于工程化和产业化,可用于调控骨类器官及多种类器官系统。基于合成生物学与物理化学手段,可构建兼具骨靶向与骨治疗能力的调控因子。

2024年全国科普日云科普大讲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全国科普日云科普大讲堂。

今年是第21个全国科普日,沪上康复科普年会得到上海市科协支持,在科协科界、科普中国、康复医学网、康复社等多个平台全程直播,浏览量已逾53万人次。当天,全国56家单位成为2024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健康医学院依托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打造上海首家全生命周期康复科普馆,通过健康科普建构“主动健康”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