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的越国是个传奇色彩浓厚的国家,这个国家不仅百折不挠、能征善战,而且还涌现了不少英雄豪杰。从越王、上将军到民间女子,均非等闲之辈。在吴越争霸时期,勾践、文种、西施、郑旦等人,均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作为“南阳五圣”的范蠡,又是越国诸才中声名最响的一位。他长期作为朝政主官,几乎没怎么干过军事工作,却有意跟随勾践入吴为奴,辅佐他灭吴称霸。正如秦国宰相李斯所言:“其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这个“其”指的就是范蠡。到了后来,范蠡更是位居武庙六十四将上列第一人,被民间尊为“文财神”,流芳百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忍辱包羞的范蠡

范蠡,楚国宛城三户人,晋国六卿之一范氏流落于外的旁系后裔。

范蠡幼年时,家境贫寒,生活拮据。然他敏而好学,博闻广智,是个有理想的大好青年。可在成年后,楚灵王熊围昼夜荒淫,压榨百姓,令范蠡非常不满。他一改往日精明干练的作风,疯疯癫癫的自甘堕落,由此躲避楚国君臣的选拔提调。

公元前516年,宛城令文种找到了声名远播的范蠡。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似多年未见的好友一般亲切。原来,文种也早已对楚国国君心生不满。在他眼中,楚国外强中干,国土虽大,战斗力却非常低下。晋、吴两国虎视眈眈,阖闾、伍子胥、孙武更是昼夜练兵,寻求灭楚,可熊围不仅不做防备,反而欺压良善,驱逐良臣,搞得天怒人怨,楚国疲惫已逐渐显现。

正因英雄无用武之地,范蠡果断离开楚国,前往越国碰运气。而文种,也在范蠡的邀请下,挂印封金,远遁江南。

当时,越国地处蛮荒,国人文化水平低,生产能力不足,常年遭受邻居吴国的欺负。范蠡、文种到来后,越王允常非常欣喜。他将二人赐封上大夫,教导、辅佐越人治民训兵,越国由始壮大,进入楚、吴争霸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允常病逝后,继位者勾践并不喜欢范蠡、文种二人。对他们的谏言,也是左耳进右耳出,毫不在乎。公元前494年,勾践在槜李之战行险弄巧,战胜吴军,击杀吴王阖闾后,他的骄气一发不可收拾,狂言:“阖闾既死,吴国不足惧。”因此益发不看重范蠡,将他视为无用的书生,远远避开。

可是,敌人却不会因为勾践的骄狂而畏手畏脚。在立志复仇的吴国,夫差、伍子胥对越国的仇恨最为严重。可让越国陷入危机的却是勾践,他沉浸在越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中,沾沾自喜,不修武备,还放松对吴国的警惕。

不久后,勾践得知夫差、伍子胥厉兵秣马,欲要伐越。他喜不自禁,借此先发制人,举大兵出师吴国,想要重现槜李之战的辉煌。然而,范蠡的话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欲火奔腾的勾践头上,他说道:

“战争是有悖道德的,是两国之间迫不得已的选择。我们不能无缘无故的兴师征讨无法战胜的敌人,那样会让我们的处境,变的非常困难。”

可是,骄傲自大的勾践,拒绝了范蠡的谏言。公元前493年,勾践提兵伐吴,不顾一切的撞向了夫差、伍子胥为他准备的枪口上。夫椒一战,勾践损兵折将,狼狈至极,退守会稽山后,越军更是陷入到空前的恐惧中,国破家亡,就在数日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不大善于理性思考的勾践,方才明白范蠡的重要性。他放下尊严,虚心向范蠡请教。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火纷纷,地处南方的吴楚越三国,高明的君主都更习惯于情感宣泄和出手狠毒。他们没有中原人的“面子”需求,却有睚眦必报的复仇精神。故而,范蠡很轻松的就说动了勾践入吴为奴。

范蠡之所以劝说勾践入吴为奴,并非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的社会环境,受到中原文化辐射影响越小的国家,反而越容易在困境中击败强大的对手,吴克楚、越克吴皆是如此。在吴国迅速强大后,中原人士大举迁居吴国,昔日吴国境内野蛮、落后的行为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则是知书达理、贪生轻义。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忍辱包羞的范蠡来说,勾践所面临的耻辱遭遇,正是他施展自身本领,立下不世之功的绝佳机会。

然而,与越国一样,吴国内部也不乏良臣英才,不满放纵勾践的伍子胥不断上书劝谏,总想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可在文种、诸暨郢设法买通夫差的宠臣伯嚭后,夫差彻底将伍子胥晾在了一边。如同多年来勾践轻视夫差一样,此时的夫差,眼中同样没有勾践。

尽管勾践暂且保全了性命,可他毕竟是越国大王,又生性狡诈,残忍狠毒。因此,伍子胥对他的监视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松懈。在勾践为奴的数年内,同样为奴在吴国的范蠡可谓是操碎了心思。与那些未经世事的“高士”不同,范蠡从小就吃尽了苦头,看尽了人间冷暖,对夫差、伍子胥的想法琢磨得非常透彻。他小心翼翼的把握着分寸,和勾践上演了三年的“苦情戏”,骗取了夫差、伯嚭的最终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凶狠毒辣的上将军

公元前490年,晋国范氏在内斗中遭遇灭顶之灾,范蠡的宗族惨遭毁灭之际,远在南方的范氏一族却逐渐兴起。为奴三年的范蠡、勾践带着满腹怨恨,离开了吴国,踏上了回国之路。

当时,吴国实力强大,夫差、伯嚭连连北上争霸,根本没把越国放在眼中。为了彻底的迷惑吴王夫差,范蠡在回到越国后不久,又以外交官的身份,再次进入吴国,充当“人质”。有趣的是,夫差对他的人品、能力极为赞赏,多次想要将范蠡吸纳入吴,可他始终不为所动。

不久后,“心地善良”的夫差将范蠡送回越国。在他的眼中,勾践、范蠡已是对他惟命是从的“从属”,既然不杀,那就安安稳稳的将他放回,以此收揽人心。

然而,夫差的“好心”并未得到好的回应。在那个狼子野心遍布于野的时代,农夫与蛇的故事频频上演。范蠡回到勾践身边后,就为他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夫差的国策。劝农桑,务积谷,隐秘练兵,勾践将国计民生统统委托给文种,却将最重要的军事,交给了范蠡。

俗话说:“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打破的。”范蠡深知,以越国的国力、军力,想要在数十年内赶超吴国,并将它彻底击溃,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范蠡深入民间,在苎萝山浣纱溪畔寻得美女西施,将她和另一位美女郑旦同时送往吴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人计”是最明显,却也是最难抵抗的诱惑。来到吴国的西施什么都不用做,仅凭她那超凡绝伦的姿色就足以让夫差自乱了阵脚。留恋后宫的时间越长,夫差与吴国大臣的沟通就越来越少,往日的清醒、睿智,在石榴裙下,也渐渐的消失殆尽。

与此同时,范蠡迷惑夫差的举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为了让夫差相信越国的忠心,范蠡在修缮城墙时,特意将面朝吴国的一面完全拆毁,以表屈服。而在灾荒之年,范蠡又死乞白赖的向吴国请求调粮,明里暗里的告诉夫差,越国没有存粮。

果不其然,修城、借粮后,夫差彻底的忽视了越国,他将目标对准北方的齐国,舍本逐末,穷兵黩武,只为了一时争霸。而在他的身后,卧薪尝胆的勾践与范蠡、文种一起建设着越国,朝着“灭吴”这个共同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