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担心中俄贸易额增长趋缓,会给俄罗斯的战时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中国海关总署9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中俄贸易额为1584.69亿美元,相比较去年同期仅仅增长1.9%;而2023年的1—8月,中俄贸易额达到1551.01亿美元,同比增长32%。
从32%的超高增长率到1.9%的超低增长率,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这让很多人感到好奇,这当中一定发生了什么。
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认为,中俄贸易额增长率的下降与当前复杂的国际市场形势相关。
简单讲,中国向俄罗斯出口几乎所有的工业品,而俄罗斯出口的多为能源、农产品等低附加值商品。此外,中国暂停了卢布业务,影响到了两国的贸易。马斯洛夫强调,中俄不应盯着双边贸易份额,应想办法对彼此扩大投资,让两国间的投资水平与彼此间的政治水平相符合。
马斯洛夫最后还意有所指,称中国消费市场出现了大幅下滑,中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也出现了滞销现象。例如上半年,中国整体商品的销售出现了10%—15%的降幅,而这一定会反映在中俄贸易上。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中国经济增长趋缓,甚至出现通缩现象,那么最先受影响的一定是那些与中国贸易密切的国家。可话说回来,经济和人一样,总有不如意,需要调整的时期,就像每一次的“康波周期”,有国家被排在沙滩上,就有国家逆势腾飞。
老莫认为,俄罗斯比中国更担心中国的经济,因为随着中国公民的消费力下滑,势必影响到对俄罗斯商品的购买。进一步讲,中方很多企业甚至以此为由,拒绝响应普京开发远东之政治倡议。
俄不能仅向中国敞开市场,而换取不了任何有价值的先进工业产业链,这违背了“市场换技术”初衷,对于俄罗斯的前途弊大于利。事实也佐证了俄罗斯专家的判断,已知除长城、奇瑞等少数企业在俄罗斯生产外,其他中企无不对此表现得讳莫如深。
原因一:俄罗斯市场环境并不稳定。
想象一下,今天刚建好了厂房,明天乌克兰的导弹和无人机就不约而至,这事情任谁都接受不了。为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广大的中企只能优先立足本土,和俄罗斯经销商展开基本的商品购销业务。
原因二:普京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不够,做出的承诺停留在纸面上。
中俄从一般合作伙伴关系上升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看发展势头似乎不错。然而谁又知道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呢。举例说明:中方呼吁打通图们江出海口,让中国的货船得以顺着河流直入日本海,但是俄罗斯方面就是拖着不办。
如此中方如何对扩大对俄投资充满信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当普京政府完全对中国放下戒心,允许中国公民在不需要入境许可的前提下,自由在海参崴等重要城市生活、做生意,或许俄罗斯的经济就发展起来了。
原因三:中方也确实遇到了难处,只能先顾自己了。
财政部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7月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竟然同比下降5.5%,说明一些从业者开始“返贫”,他们的工资水平未能达到5000元的最低标准线。中方陷入了经济通缩的桎梏,又岂能分出财力和精力,去帮助俄罗斯这个邻国。
因此普京政府不得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中国身上,认为中方还会向自己“输血”。如果中方日子不好过了,那么一定会砍掉所有不必要的支出,也包括从俄罗斯进口巨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木材等。
原因四:美欧的极限封锁和制裁,堪比猛虎下山,让中俄感到非常的痛苦。
俄罗斯自称经受了超过5000项制裁,中国的处境也不遑多让。已知,除美国对中国数千种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外,美国还协调盟友对中国的光伏板、机电和电动汽车进行一刀切,如此中方的日子只怕愈发的不乐观。
在多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俄贸易开始趋缓,自是最正常不过了。
大氏族尚且难续百年荣耀,何况中俄这种“临时”搭建的合作班底呢。所以俄方还是将精力移转到国内吧,想想接下来如何应对美欧的新一轮制裁,以及确保对乌军事行动得以继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