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在省政务服务中心举行。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水利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共完成水利投资4870亿元。其中2022年完成水利投资592亿元,2023年完成水利投资641亿元,水利投资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国务院针对地方水利投资已经开展的7次表彰激励中,安徽省6次榜上有名,获表彰次数位居全国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了解到,我省39个水利项目被列入国家172项和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1900多亿元。水网建设入选全国省级水网先导区。建成了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全省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基本构建。省委、省政府谋划实施“双十双千亿”工程,长江华阳河蓄滞洪区、淮河流域重要行蓄洪区、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等一大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1月,省水利厅印发实施《安徽省现代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安徽省现代水网骨干工程格局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水网协同有序推进。目前,全省16个市均已完成市级水网规划编制和省级审查。

在水网先导区重点工程建设方面,通过加快实施长江干流安徽段治理、进一步治淮、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引江济淮、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等骨干工程,全省以长江、淮河、新安江以及江淮分水岭东西向输水通道——淠河总干渠-滁河干渠-滁河为横,以引江济淮、驷马山引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纵的“四横三纵”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已基本构建。

全面推进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易涝地区排涝能力、农村基层防汛预警体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成功防御了2016年长江大水,2017年江淮伏旱,2019年伏秋冬连旱,2020年长江及巢湖、淮河、新安江同期发生的大洪水,2024年新安江、长江、淮河发生的流域性洪水等,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直接减灾效益5000多亿元。

据了解,2024年是引江济淮一期工程正式运行第一年,为应对今年的沿淮淮北地区干旱,省水利厅根据旱情、水情及供水情况,先后于5月21日、6月12日两次启动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累计调水约2.2亿立方米入淮河,有效保障了沿淮淮北地区城乡供水安全和夏种关键期灌溉用水需求。调水期间,工程运行总体平稳。

省水利厅将持续关注受水区水情、取用水情况,适时启动调水工作,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为受水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持续推进《安徽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93.1%。完成55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推进怀洪新河等4处大中型灌区建设,实施淠史杭等19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913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预计到2025年底,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受益比例达到95%。

持续实施农村供水“两大工程”。加快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以地表水水源替换现有皖北地区地下水源,在2023年底完成皖北13个县(区)地下水水源替换的基础上,到2025年再完成15个县(市、区)地下水水源替换,自此,皖北6市28县(市、区)约3000万城乡居民全部喝上地表水。持续实施淮河以南地区农村供水提升工程,通过“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提升农村饮水人口约2400万。

全面推行县域农村供水统一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优先推行城乡供水统一管理,对暂无法实行城乡供水统一管理的,推行县域农村供水统一管理,通过建立或引进专业化供水统管企业,推进农村供水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统一维护。到2025年底前,有农村供水任务的98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县域统管,农村饮水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大力推动河湖长制,全省共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5.29万名,建成新安江、明湖等一大批富有徽风皖韵的国家级、省级幸福河湖。完成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管理范围划界,以及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空间划定。

加强长江、淮河、新安江、巢湖等大江大河大湖系统治理,构建河湖治理保护新格局。强化精准施策,全省滚动实施2轮“一河(湖)一策”。实施省级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省级幸福河湖305条、流域级幸福河湖16条,滁州明湖、蚌埠龙子湖建成国家级幸福河湖。

全面开展跨市河流水量分配,全力推动生态流量管控工作。加强河湖管护,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134平方公里,全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实现“双下降”,水土保持率达91.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坚持改革破题,深化改革攻坚,聚力解决制约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创新赋能水利高质量发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优化水利营商环境一系列工作举措,涉及法治环境、行政审批、水利建设市场、政务服务环境等领域,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企业降成本。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构建从水源到田间完善的灌排体系。深化用水权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地级市水权交易全覆盖。(记者 杨雪 许梦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