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虫目—啮虫亚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啮虫目

啮虫亚目

啮虫亚目(学名:Psocomorpha)是昆虫纲啮虫目(Psocodea)之下七个亚目之中最大的一个,包含有24个科、3600多个物种,因此亦被视为严格定义的啮虫类。本旗下分类所包含的物种变化很大,从物种贫乏得只有两个属的Bryopsocidae,到包含约900属的啮虫科(Psocidae)。2002年,中国昆虫学家李法圣把本亚目的物种重新分类,归为30个科,但这个分类到现在仍然有争议。

本亚目物种多栖息于树皮上,以陆栖性藻类或地衣等为主要取食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特征

啮虫亚目物种的特色是其触角只有13节;跗节有二节或三节,视乎物种分类而定,例如啮虫科(Psocidae)物种是固定的,但拟单科(Pseudocaeciliidae)的则可变。翼脉可变化,当中以单属(Caecilius)的形式最为常见;其他物种的翼脉较多。

2.下属

单下目(Caeciliusetae)

一啮虫下目(Epipsocetae)

Homilopsocidea下目

啮虫下目(Psocetae)

拟中生科(Paramesopsocidae)

3.一啮虫下目

一啮虫下目(学名:Epipsocetae),是昆虫纲啮虫目啮虫亚目之下的一个下目。

下属科:

长啮虫科(Dolabellopsocidae)

一啮虫科(Epipsocidae)

脉啮虫科(Neurostigmatidae)

脊啮虫科(Ptiloneuridae)

4.Homilopsocidea下目

Homilopsocidea下目,昆虫纲啮虫目啮虫亚目之下的一个下目。

(1)下属科

古啮虫科(Archipsocidae)

佳啮虫科(Calopsocidae)

外啮虫科(Ectopsocidae)

径啮虫科(Elipsocidae)

姬啮虫科(Lachesillidae)

斑啮虫科(Mesopsocidae)

围啮虫科(Peripsocidae)

黑斑啮虫科(Philotarsidae)

拟单科〈叉啮虫科〉(Pseudocaeciliidae)

替啮虫科(Trichopsocidae)

(2)黑斑啮虫科

黑斑啮虫科(学名:Philotarsidae)为啮虫目之下的一个科。本科跟拟单科Pseudocaeciliidae及佳啮虫科Calopsocidae两科关系密切。

5.啮虫下目

啮虫下目(学名:Psocetae),昆虫纲啮虫目啮虫亚目之下的一个下目。

(1)下属科

半啮虫科(Hemipsocidae)

星啮虫科(Myopsocidae)

光啮虫科(Psilopsocidae

啮虫科(Psocidae)

(2)啮虫科

啮虫科(学名:Psocidae),啮虫下目的一科。

啮虫是一种很小很脆弱、有点像苍蝇的小昆虫。它们的身体比较柔软,有一双大大的复眼,还有一对薄薄的翅膀。静止时,这对翅膀合在背上,像一座屋的屋脊。啮虫喜欢生活在树干或枯木上,也有的生活在室内或动物巢穴中。它们平时就喜欢啃书籍、谷物、动植物标本等,所以我们常常会在树皮或落叶层中见到正活泼爬行的啮虫。如果不小心被啮虫咬到,皮肤上会出现轻微的红肿,很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特征

啮虫身体柔软,成虫约5毫米长。触角细长,和身体差不多等长。咀嚼口器,上腭延长,凿状。以真菌、谷类、花粉和有机碎屑为食。

啮虫属于渐变态,多数种类生活在树干或枯木上,也有的生活在室内或动物巢穴中。少数种类捕食介壳虫及蚜虫等。

和其他昆虫不同,虽然它们大多数种类是卵生的,但有些会直接产下幼虫。一些种类会把卵产在落叶中,然后用丝腺将卵包好;另一些则把卵产在干草堆、树皮和鸟窝里。

啮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幼虫通常和成虫区别不大。有些种类是害虫,对农作物和其他人类的用品如木制家具等造成一定威胁。

体形微小,1-10mm。柔弱,具长翅,也有短翅、小翅或无翅种类。头大,活动灵活,后唇基发达。翅膜质透明,有臀褶、翅痣,多呈屋脊状置于体背。以热带、亚热带、温带林区为多,也有生活于室内种类。植食性、菌食性,或危害储藏物品。

②生态环境

啮虫是靠微生物(菌类、藻类、地衣等)、谷类、花粉、死的昆虫和植物环境上的细菌膜等为食。有时会对收藏品和食物造成危害。卵通常好几个在一起。幼虫发育要经历6龄。有些种类群居于一个丝网上(其唇腺分泌物制作而成);也有些生活在洞穴里或各种隐蔽处,如白蚁洞和地洞里。翅膀多态,交配行为特别明显(雄性追求雌性)。

③习性

啮虫中有不少种类过的是独居生活,但也有一些是群居的,比如树皮虱,它们常常在大树的树干上织出一层丝网,保护大家庭不受伤害。啮虫虽然长得很小,但也和鸟儿一样会为孩子筑巢。它们的身体里有纺丝腺,能吐丝并织成薄膜,它们的孩子就可以栖息在这层松软的薄膜里。

④繁殖

有些种类是孤雌生殖,这主要取决于其所处群落的虫数;也有些种类是胎生。

⑤分布

分布于吉林、山西、陕西、浙江、湖北、广西、四川;甘肃。

⑥经济意义

为害各种储粮、古书、动植物标本,喜食淀粉和胶质的储藏物品,如书籍、纸张等。对完整粮粒较少为害,在粮食碎屑及粉末中发生较多。在粮堆中大量发生时会致使粮食发热结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⑦拟枝突带麻啮

拟枝突带麻啮(学名:Trichadenotecnum spuristipaitum),属啮虫目啮虫科带麻啮属动物。

雌(酒精浸存)头黄色,具褐色至深褐色斑,后唇基具深褐色斑;上唇和前唇基深褐斑;颊下方具褐斑;单眼区、复眼黑色;下颚须褐色,端节深褐色;触角黄至褐色。前胸背板黑褐色,两侧具黑斑;中后胸淡黄色。背板具黑褐色斑,侧腹面褐色;足黄褐色,胫节黄色,近端具一黑斑,跗节黑褐色;翅浅黄色,近半透明,前翅具黄褐色斑,外缘具淡褐色带。腹部黄色,背腹面具深褐色斑,组成横带。

体长2.50毫米、达翅端4.43毫米。触角(仅5节)长1.97毫米,鞭节1~3节分别长为0.59毫米、0.61毫米及0.55毫米;下颚须端节长为宽的3.43倍;复眼肾形。缺后足。前翅长3.75毫米、宽1.53毫米,长为宽的2.46倍;翅痣后角圆。后翅长2.37毫米、宽1.05毫米,长为宽的2.5倍。肛上板圆三角形;肛侧板毛点26个。生殖突腹瓣细,较长;背瓣宽短,向端渐尖;外瓣长卵形,具后突;亚生殖板后叶乳状,基部不缢缩,两侧骨化大。

⑧普通昧啮

普通昧啮(学名:Metylophorus plebius)是啮虫科动物。

雄雌(酒精浸存)体褐至深褐色。头部黄色,具深褐色斑;后唇基具深褐色条;下颚须黄褐色,末节深褐色;触角深褐色,第1、2及3节大部分黄色。足深褐色,腿节基半黄褐色。翅褐色,翅痣、脉深褐色。腹部黄色,具深褐色不规则斑。雄体长4.64、达翅端6.46mm。触角13节,长6.61mm,鞭节1~3节分别长为1.13、1.16及0.94mm;下颚须端节长为宽的4.3倍;复眼肾形,IO长0.53、d0.42mm,IO/d=1.27。后足跗节分别长为0.66及0.22mm,毛栉分别为26和6个。前翅长5.71、宽2.21mm,长为宽的2.58倍;翅痣宽阔,后角圆;Sc自由;Rs与M合并一段,Rsb约为Mb的1/2,Rs分叉近90度角,长约为Rsa的2倍;M和Cu1a合并一段,Ma为M1+2的1/2;cu1a室高,Cu1a的基约为M+Cu1a的2倍。后翅长4.32、宽1.61mm,长为宽的2.69倍;Rsa长于R2+3。Rs分叉长为Rsa的2.22倍。肛侧板毛点约25个。下生殖板不对称,共7个突出,中叶近基有一角突;阳茎环封闭,颈短,近中两侧具小角突出。 雌体长6.07、达翅端7.76mm。触角长8.34mm,鞭节1~3节分别长为1.31、1.34 及1.24mm;IO长0.78、d0.30mm,IO/d=2.64。后足跗节分别长为0.72、0.28mm;毛栉分别为26和6个。前翅长7.04、宽2.50mm,长为宽的2.81倍;后翅长4.82 、宽1.64mm,长为宽的2.93倍;脉序同雄虫。雌虫肛上板舌状,长约为宽的4/5;肛侧板长锥状,毛点约37个。亚生殖板后突长,骨化后突锥状、细长;基部骨化横突弧向后弯,两端膨大;生殖突背瓣狭长,末端膨大,具骨化条;腹瓣细长,端钝;外瓣横长,具后突、端圆;受精囊孔口具骨化。

⑨线斑触啮

线斑触啮(学名:Psococerastis linearis)是啮虫科动物。

a.外貌特征

雌雄(酒精浸存)头黄色,具褐斑;后唇基黄色具褐色条斑;颊近复眼处具褐斑;下颚须黄褐色,端节黑褐色;触角1~3节黄色,余黑色,向端渐淡。胸背黄色,中胸前盾片前缘、盾片两侧叶前后缘黑色。足黄色,腿节具褐斑,中后足基节、胫节端、跗节褐至黑色。翅透明,翅痣褐色,端部脉沿脉具褐斑,近基具一深褐色横带。腹部黄色,各节具由碎斑组成的横带。

雌体:长4.67毫米、达翅端7.33毫米;触节长9.40毫米,鞭节1~3节分别长为1.50毫米、1.63毫米、1.50毫米;下颚须端节长为宽的2.22倍;复眼大。后足跗节分别长为0.66和0.28毫米,毛栉分别为25和6个。前翅长6.42毫米、宽2.46毫米,长为宽的2.61倍;翅痣三角形、端宽阔。后翅长4.64毫米、宽1.64毫米,长为宽的2.92倍。肛上板锥状、端平;肛侧板三角形,端角圆,毛点约30个。亚生殖板后叶长,两侧骨化近方形;生殖突腹瓣细长、端尖;背瓣长宽、端尖;外瓣半月形,具三角形后突;受精囊孔口骨化长方形,端凹入。

雄体:长4.17毫米、达翅端6.00毫米。触角长9.05毫米,鞭节1~3节分别长为1.48毫米、1.66毫米及1.60毫米;下颚须端节长为宽的2.31倍。后足跗节分别长为0.64毫米和0.27毫米,毛栉分别为25和6个。前翅长5.75毫米、宽2.04毫米,长为宽的2.82倍;后翅长4.07毫米、宽1.39毫米,长为宽的2.92倍;脉序同雌虫。雄第9节背板向后突伸,肛上板被盖在下面;肛侧板骨化球拍状,端具细长的角突,下生殖板不对称,骨化边缘多锯齿形突出;阳茎环封闭,粗壮,端呈一长柄状突出。

b.分布

广西,贵州,浙江等地。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