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艾青山

编辑| 刘渔

图片来自品牌官网

来自日本的茑屋书店,一直是近年来文艺青年、设计师们的网红打卡地,如今它正在面临一场水土不服。

2020年10月,茑屋书店在杭州开出中国首店,随后便开始快速扩张。据公开资料,茑屋书店已在中国大陆开设12家门店,包括4家高端定位的"TSUTAYA BOOKS"和8家类似西西弗书店 的"TSUTAYA BOOKSTORE"。

不过,在9月9日,茑屋书店西安迈科中心店发布闭店通知,称将于2024年10月8日终止营业。这是茑屋书店在中国宣布关闭的第一家门店,而该书店自2021年3月进入西安后仅运营了3年多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茑屋书店入驻前,该地点曾是另一家网红书店言几又,同样只经营不到3年就关闭。

看来书店整体的经营模式依旧欠佳,文艺青年们依旧救不活茑屋书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茑屋 书店成立于1983年,在日本拥有1400多家分店和近7000万会员,几乎覆盖了日本一半的人口。事实上茑屋书店的盈利能力很强,被誉为“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书店”。2023年,茑屋书店实现营业额1800亿日元(约8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

茑屋书店在日本的成功,得益于其多元化经营模式。从最初的二手书店,茑屋逐渐演变为集餐饮、休闲、社交、文创、零售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因此在国内营销行业长期被视为”生活方式品牌“。

或许是由于日本市场的纸质书阅读氛围浓厚,但在数字化阅读、娱乐迅猛发展的中国市场,茑屋书店的模式似乎 就有些水土不服了 。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吐槽茑屋书店是机场书店+日本旅游商店+博物馆衍生品店的拼凑。

不少人 认为茑屋书店其实只是一个适合打卡、空间设计颇有特色的地方,难以激发实际消费欲望。即使是从选书的角度来看,茑屋书店侧重的艺术类书籍与大众消费需求也出现了些许偏差。

当然了,茑屋书店的困境并非孤例,中国实体书店行业整体都在遭遇困境。

根据北京开卷发布的数据,自2020年起,中国图书零售总体规模出现20年来首次下降,跌出1000亿元量级。2021年市场仅增长1.65%,2022年更是同比下降11.77%,跌破900亿元关口。虽然2023年略有回升,但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线下图书渠道的表现显然更为堪忧。从2019年开始,线上渠道不断挤压线下书店的生存空间。2023年,短视频电商已成为仅次于平台电商的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进一步降至11.9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如今电商平台已成为图书销售的主力军, 在这种大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倒闭潮不可避免。数据显示,即便是国有背景的新华书店,其全国网点数量从2021年的14227个下滑到2023年的11139个,三年净减少3000余家。

相比实体书店,线上购书在品类、价格、便利性和服务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电子书、浏览器、有声书等多样化阅读方式分流了传统纸质书的市场。

但值得一提的是,电商平台与图书公司、出版社的摩擦也不断出现。例如在今年618大促前夕,不少出版社、图书公司开始抵制京东图书,引发了不小关注。(详见《》)

更重要的是,短视频等新兴娱乐方式也在挤占人们的阅读时间。如今,许多新兴书店本质上经营的是"空间"而非"图书",虽然能吸引人流,但仅仅靠卖书很难支撑其门店运营。

如今实体书店想要自救恐怕并不简单,但从图书销售业务来看,线下书店的图书价格基本不可能低于线上,因此线下书店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品牌溢价,例如通过KOL、IP的加持,能够吸引流量和转化。

不妨让我们大开脑洞一下,假设董宇辉开设线下IP书店,并且常常在线下书店进行直播活动,或许推动该书店良好经营。

当然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线下书店生存依赖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提升,这显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稿件内容沟通: 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