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更迭是大自然的画笔,在顺义区少年宫,孩子们手中的画笔幻化成“指挥棒”,演绎着多彩灵动的“四季交响”。2019年获评北京市校外教育“三个一”优质项目后,“四季交响”项目负责人亢青松老师带领团队精益求精,推动项目走向新高度。
四季贯穿整合资源研发特色课程
顺义地处北京远郊,不仅有著名的五彩浅山,更有多个各具风采的公园,四季变幻之美在这里得以具象化。这丰富的自然资源,也给顺义区少年宫美术教师亢青松以灵感,他以四季变化为经,地方资源为纬,打造了“四季交响”项目。
“为什么是交响?因为其实四季的变化不仅仅能够用眼睛看到,也可以用耳朵听到,比如春天花会开,夏天蝉声鸣,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四季的变化是一场合奏。”
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课程中持续获得新鲜感,亢青松老师十分注重课程渐进式衔接。初级阶段孩子的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针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外部特征,培养直接兴趣,让活动本身趣味性更强。
在亢青松老师的带领下,“四季交响”项目团队将美术知识与季节特点、天气元素及地方资源、传统文化进行巧妙结合,以季节为主线贯穿,开发身边特有资源,进行了《造型感悟》《水墨感悟》《色彩/设计感悟》《趣味感悟》等系列活动课程的研发,并对每一系列内容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实施。它突出学法指导和探究,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作,外化自己的情感意识,进行艺术实践,展示对生活的热爱、创新意识以及全方位的核心素养。
联动融合为教学活动“凝力”“增质”
基于之前教学经验的梳理、优化以及校内外联动的模式推行,“四季交响”项目在研究中,集中整合校内外教师的优势,借助下校指导社团活动等机会,培训校内美术教师并组合联动,改良教学模式,设立不同梯次的组与少年宫分班一致,实践推行项目课程。联动教学形成了独立加合作加梯度的教学样式。
每周下校活动结束,亢青松老师及团队与联动教师积极展开研讨,不断提升课程的趣味性、针对性,不断为“四季交响”项目在校内外的实践找寻最优解。
项目还充分利用家长会、开放日、期末汇报等机会,发展自创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为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搭建平台,共同拓展创意空间。
历届学员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和交流展示屡获高奖,多名学员考取了理想的专业院校。在此过程中,教师队伍也不断成长,多个项目内的专业实践活动,获得市级各类比赛一等奖,在市区展示中产生了积极效应。教师撰写案例、论文获得高奖或于专业书刊中发表,参与了义务教育教参的编撰;“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引领市区级课题的研究;荣获学科带头人、市区级先进等荣誉。
项目升级让“四季交响”焕发新生机
通过三年的试验、实施和完善,“四季交响”参与了市级项目展示交流,列入了首批项目推广,并在2019年获得市级优质项目且被编入《北京市校外教育三个一优质项目案例集》。
获得如此成绩后,如何让“四季交响”项目可持续发展?亢青松老师与团队不断探索,对标“新课标”,在完善原有课程基础上,研发新课程,这就有了“四季交响——建筑篇”与“四季交响——潮白风致”。在新开发的课程中,老师以区域特有建筑资源、潮白河为素材,围绕建筑、环保生态,开发综合艺术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不同学科的融合、激励学生感知,引导学生鉴赏、分析、研究和实验、实践,多角度掌握家乡特色建筑的相关的历史知识、审美知识、造型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实践,同时做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传承,引发对家乡的认同和热爱。
“有些建筑我们会先给孩子看旧时照片,然后再通过古今对比,引发大家的思考,并提出畅想,锻炼大家的批判性思维。”“四季交响”项目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成功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能够在创作中提供巧妙的构思,这些都值得鼓励。”
与时俱进的不断开拓创新,让“四季交响”常奏常新,让美育真正赋能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