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正值午睡时间,毛主席却怎么也无法入睡。今天是1972年1月10日,是陈毅的追悼会。想起曾经的战友,毛主席泪眼婆娑,他要去啊!他要去见老战友最后一面!

周恩来得知毛主席要来参加追悼会的消息,立刻扩大了追悼会的规格。毛主席这一决定十分仓促,他没来得及换衣服就往外面走。工作人员匆匆给主席拿了衣服,他在车上一边披着大衣,一边赶往追悼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的夫人张茜见毛主席带病前来,连忙扶着步履蹒跚的主席,含泪问道:“主席您怎么来了?”毛主席直言:“他可是个好同志,我来送送陈毅!”说着让张茜拿了黑纱,戴在手臂上,加入到追悼队伍中。

想起陈毅元帅的一生,追悼会现场的众人无不落泪,怀念这位“好同志”。那么,陈毅元帅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毛主席生病也要来参加他的追悼会?

走向革命道路

1901年8月26日,陈毅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祖上有过丰厚的家业,但到陈毅出生时,家道败落。陈毅的父亲陈昌礼是个文人,学识渊博,擅长书法,家中有许多藏书。母亲黄培善出身富裕之家,是位贤妻良母。

陈毅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良好教育。童年启蒙时期,父亲规定他每天必须写50个大字,100个小字。这培养了陈毅勤奋的好习惯。童年时期,陈毅在当地书馆读四书五经,背诗词,学声律。不久,陈家举家搬到成都。

了解到新文化的父亲,觉得按旧式教育培养孩子不行,就让陈毅报考当地的新式学校。他考入一位举人创办的高等小学,在这里学习刻苦,取得优异成绩,还阅读大量名著,增长见识,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使其一生受用不尽。从这时起,陈毅就展现出超凡的文学天赋,他的作文大气磅礴,常常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赞赏,被作为范文供大家学习与欣赏。

高小毕业后,陈毅考入甲种工业学校。这是一所新式工业学校,他向父母表达自己要学本事,为国为民做事的愿望,开明的父母表示非常支持。陈毅爱读书、善于独立思考,崇尚科学,敢于讲真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在学校读了两年书,深感家庭很难负担起上学的费用,就开始想办法减轻家庭压力。家中日益败落,前途黯淡无光,陈毅正苦恼时,传来了吴玉章等进步人士组织赴法留学的消息。这给陈毅燃起了新的希望,他立即找到正在做学徒的哥哥商量,兄弟俩一拍即合,决定一起赴法勤工俭学。

在巴黎,陈毅结识了蔡和森、向警予等共产党人。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做社会调查,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向往。1921年,陈毅和蔡和森、向警予等人发动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不久即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

赴法的坎坷遭遇,使陈毅放弃了科学救国的念头,他说:“那次的事情,对我的终生起到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当时我感悟到一个政府已经腐化,则技术方面的进步无济于事。”

陈毅回国后,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陈毅选择成为一名记者,用写文章的方法,抨击社会恶习。不久,《新蜀报》沈社长聘请陈毅为该报主笔兼编辑,继续写文章谈国际形势,介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情况。在这期间,军阀中有人要请他去当秘书,陈毅不愿做军阀的工具,遂拒绝了。

陈毅慷慨激昂地说:“中国的面积比法国不知道大多少,但是偌大的中国却还是一头睡狮;中国的人口不知道比法国多多少,但是偌大的中国犹如一盘散沙。中国民众只有团结起来,革除不合理的事,才能繁荣富强,过好日子。”

1923年10月,陈毅来到北平,进入中法大学。这时的陈毅还没有革命的想法,他喜爱文学,立志当一个文学家。陈毅不仅写小说、杂文、诗歌、评论、杂感,还翻译过许多法国文学作品。在校期间,陈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陈毅在碧云寺迎接其灵柩寄放仪式。挽联飞舞,30万市民的送灵队伍,给了陈毅巨大的震动。走在时代前列的领导者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理念,使年轻的陈毅备受震撼,他激动地赞道:“你是光明的战士!你是民族的母亲!”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上海2000多名学生应声而起,支援工人斗争,却有100多人遭到逮捕。伤者不计其数,全国随之掀起反帝爱国的高潮。面对惨案,陈毅感到文学的局限性。满怀爱国热情的他,以实际行动积极加入到斗争中去,从此走上革命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