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梳子姐

过紧日子,这句话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新鲜之处。

然而重庆大学一纸红头文件还是把人吓的不轻,他们印发了名为《在全校推动习惯过紧日子工作方案》,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是说好的再穷不能穷教育么,作为985、211顶尖名校,2023年重庆大学预算为82.66亿元,排名全国第29,下一步他们过紧日子准备从哪些方面省钱,省下来的钱干什么用呢?

无独有偶,湖南省也印发通知,制定了15条具体措施,要求各级各部门习惯过紧日子,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切实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勤俭办一切事业。

为了与过紧日子相匹配,不少单位和机关都细化了具体办法,比如推行无纸化办公,白纸双面打印,以及采购新能源汽车等等,目的就是少花钱,少开支。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一边大力提倡过紧日子,另一边还要扩大内需,这中间有没有什么矛盾呢?

理论上看,过紧日子只是对党政机关提出的要求,与普通老百姓和其他社会主体没有直接关系,过紧日子与扩大内需并不矛盾。

然而,如果党政机关仅仅把勤俭节约少花钱作为努力目标,甚至将过紧日子要求随意拓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势必会导致内需不足,雪上加霜。

过紧日子的源头并不是少用几张打印纸,节约几滴水、几度电那么简单,关键在于精兵简政、在于预算调控,把有限的钱花到民生项目上去,解决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而不是搞政绩工程、形式主义。

原因很简单,现在吃财政饭的闲人太多,不该花的钱,不必要的开支太多,政府主导的投资太多。

比如,去年底某省乡村振兴局斥资800多万招标采购“防止返贫监测系统”,这种钱花的就特别冤枉,不仅无法解决贫困问题,还会增加不必要的公共开支,不如直接发到贫困户手里。

再比如,内地某县交通局下属国企,竟然与一家公司签订高达3亿元的无人机采购合同,无论双方目的何在,这显然都是在瞎胡闹

还有血淋淋的债务教训,一些领导脱离实际,大举借债,搞些主观臆断的政绩工程,让财政入不敷出,连利息窟窿都填不上。

最典型的就是原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三年时间整出1500亿债务,而且最后几乎都是无效投资、烂尾工程,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甩掉包袱。

因此,“过紧日子”必须限定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滥用,任意扩大到社会基本面,如果人人人都过紧日子,那么就会变成苦日子,大家谁也别想过上好日子。

衡量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成效,就看老百姓有没有过上好日子,财政预算的大盘子有没有向教育、医疗、公共福利倾斜,有没有减轻整个社会税负,有没有拉动就业,提升全民幸福指数。

长江黄河不会倒流,其中一个重要意味就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只能提升不能降低,获得感只能越来越强,而不允许江河日下。

扩大内需的前提不是研究如何刺激消费,而如何尊重经济规律,优化市场环境,稳住就业,搞好二次、三次分配,把蛋糕切得更加公平,切实增加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让他们有稳定收入,有足够信心敢去花钱。

既要过紧日子,又要扩大内需,本质上是解决好权为谁所用,利为谁所谋的问题。

《史记》有言: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这里的节俭,不是让老百姓节俭,而是官方节制用度。

小河有水大河满,民富则国强,相信只要老百姓兜里有钱了,所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