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一口气全过,不能因为个别运动员没过就‘因噎废食’,就认为测试有问题。不是测试出问题了,而是运动员出问题了。”
“测试的这些项目都是最基础的,标准也不高。竞技体育没有捷径,必须全力以赴、吃苦耐劳。要想提高水平,需要吃大苦。”
宫鲁鸣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了这么两句话。
很在理的。
宫鲁鸣作为中国篮协副主席,主抓中国男篮接下来备战2027世界杯和2028奥运会的相关工作。
教练员时期,他先后师从于钱澄海、蒋兴权,是“三从一大”训练理念的忠实拥趸。
什么是“三从一大”?
“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
“三从一大”这概念,在最近的10年时间里,很少被提及,似乎成为了落后与不科学的代名词。
但是呢?成绩不会说谎。
咱中国男篮历史上,那批投篮最准的前锋、后卫都是靠着三从一大练出来的。
当宫鲁鸣在中国篮协得到实权,他坚决执行。
我想,这是很有必要的。
你说,这没有现实意义么?
往直白了说,运动员想要出成绩,那就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如蒋兴权所言,苦练,是中国篮球唯一的出路。
这些天,会有人对体测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这些年,很多人张口闭口就是“科学训练”。
运动员嫌训练苦,就拉媒体批判苦练不科学、形式主义。
你所谓的训练手段越来越科学了,却给祖国和球迷贡献这种成绩?
咱就不以进奥运会为标准看,进不了奥运会和FIBA改制也有很大的关系,过去是亚锦赛冠军进奥运会,现在的亚洲杯冠军和奥运名额不挂钩了。
咱就说,你都亚洲第八了,还扯什么“科学训练”?老老实实,吃大苦吧。如果今年中国男篮打了奥运会,肯定就不会有全员体测这事儿...
所以,四个字:菜是原罪。
一群人天天喷这个体测落伍,要是取消,结果就是运动员从各个六块、八块腹肌变成了白斩鸡,成绩也一落千丈。
竞技体育,想要出成绩,“三从一大”就是科学的。
NBA因为竞争太惨烈,所以人家不需要体测,你不好好练就赶紧滚,多的是人才在后面等着。
但如果你真的认真去思考,你会发现:
NBA的训练,就是科学管理下的三从一大。
这些大哥们,都是在透支身体赚钱。
毕竟在NBA打球,大家天赋都好,想要出类拔萃,那只能付出更多,那么在训练上强度就更大,身体磨损自然也就大。
NBA球员,人家一直都是“三从一大”的训练水准。
不信,你去看看人家的训练师是怎么说崔永熙的。
不信,你去看看孙悦的采访,人家的热身重量已经是你的极限了。
再不信,去看看利拉德当年试训的录像的。
来,上视频:
我们的球员太“聪明”了,只看到了、学到了人家的轻松的、所谓“科学”的部分。
你只看到了NBA球员可能周日休息,你也休息。
你只看到NBA球员一天训练四小时,你也四小时。
你只看到了NBA球员上夜店、喝酒,你也跟着学。
殊不知,人家训练的4个小时,是充分结合比赛的超级强度,人家举起的重量,你无法想象,人家的心肺训练,到了极致。
你练八个小时却是在打卡上班、摸鱼、磨洋工。
举个很真实的例子:
上学那会儿,班上的学霸真不是“挑灯夜读”的,不是中午不休息做题的。但是,人家在该认真的时候,是极度专注的。
你作为学渣,你也跟人家一样,能不费么?老老实实多做题吧,你连最基本的训练量都没达到,就别扯“科学”、“训练方法”了。
“NBA的训练,就是科学管理下的三从一大。”
我的意思是,人家在训练后的恢复、在训练的方式方法上,在保障团队上,确实比我们先进。
绝不是说,那些大哥们天赋异禀,不训练。
怕苦,就不要当运动员了。
中国游泳队为何出成绩?确实和保障团队、科学的进步有很大关系。
比如潘展乐,世界飞鱼。
他的进步,离不开监测运动员划水、心率、肌肉弹性的智能设备,让技术动作得以科学再现,通过数字化抗阻牵引器等设备的使用,让手臂划水贡献率提升极大。
但是,你也需要明白,人家每天游15000米,反复琢磨动作,这是最基本的。
“即使筋疲力尽,我也从没有厌烦。如果我厌烦了,那些世界顶级选手就会赢。而我就是不服输!”--这是他在开学第一课的讲话。
再举一个例子,张雨霏,负重做引体向上,抱着杠铃片进行腰背肌训练…这样的体能课,往往一上就是两三个小时。
“若要人前显贵,必要身后受罪”。
运动员很辛苦,但唯有汗水和磨砺才能救赎和取得成就,别无路径。
回溯一段历史。
90年代,蒋兴权指导对球队实行了近乎军事化的管理方式,每天训练的时间长达6个小时,每周只有周日能休息半天,其他时间都在训练。
每年的柳州冬训,球队一天三练,每天跑一个3200米,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球员在退役以后,再谈起“柳州”这两个字,他们都心有余悸。
并不是说,重启“三从一大”,中国篮球就会变得更好,就会冲进奥运会,就能重回奥运前八...
但是,三从一大最起码有了量,至于质量的事,再慢慢去探索。
最后回到体测这个事儿:
如果你真的好好练了,真的就是走个过场。
周鹏都担任主教练了,人家都不耽误...有一点原因,10年前他是宫鲁鸣带领的那支国家队的队长,吃过苦过来的。
前两天,有一朋友和我感慨:“原来2015年的长沙,是男篮最后的一束光了。”
细细想来,挺有道理的,也是作为球迷一段很美好的时光了。
当年为何如此热血?
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