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务部网站9月8日消息,近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部门指出,在生物技术领域,自通知印发之日起,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所有经过注册上市和批准生产的产品,可在全国范围使用。

在独资医院领域,拟进行试点的外商投资企业应遵守我国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符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药品临床试验(含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药品注册上市、药品生产、伦理审查等规定要求,并履行相关管理程序。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

值得注意的是,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的具体条件、要求和程序等将另行通知。

风向已定!为什么是现在?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境内由外商投资的医疗机构数量已经攀升至302家,展现出稳健的年度增长态势。尽管如此,与全国范围内庞大的医疗卫生机构网络(总数超过107万家)相比,外资医疗机构所占的市场比例仍然显得较为有限。

实际上,早在2023年,政策便出现了松动。11月,国务院批准了《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及港澳台医生在北京开设诊所。北京商务局随后出台的实施方案中,还承诺将在职称评审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庞大的人口数量与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现象让我国当前仍然面临着医院资源相对匮乏的挑战。为了激活并强化我国医疗体系的内在动力与竞争力,进一步开放医疗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医疗领域将迎来哪些变化?

与过往政策相比,本次新政策在三个方面展现出了优势:

首先,开放范围显著扩大。新政策不仅限于传统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而是将天津、南京、苏州、福州以及整个海南岛等更多区域纳入外商独资医院设立的许可范围。这一举措极大拓宽了外资医疗资源的辐射面,使得更多地区能够享受到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和技术;

其次,政策更加清晰明确,执行性更强。本次通知不仅精准界定了试点区域,还对外资投资的具体医疗领域进行了细致划分(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领域),这种详细化的政策导向为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可操作的指南。

最后,配套措施的完善程度值得期待。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成效显著,相关部门极有可能在配套措施上倾注更多心力。这可能包括优化审批流程、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促进外资医疗机构与国内医疗体系的深度融合与对接等方面。

外资独资医院入驻有何隐忧?

外资医院的进入,首先让民营医院感受到了强烈的竞争压力。与公立医院不同,后者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享有财政支持,而民营医院则与外资医院一样,需要自行承担盈亏,因此两者在市场定位上更为接近,成为了直接的竞争对手。

整体而言,外资医院这种高成本运营模式也无形中设置了一道昂贵的治疗门槛,使得普通民众难以负担,进而被排除在享受这些高质量医疗服务之外。

外资医院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客单价更高,对顶尖医生开出的工资也更高。这就会导致,一部分医术高超的医生,跳槽去外资医院,导致人才和资源的流失。这一现象加剧了医疗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使得本已难以负担医疗费用的普通民众更加缺乏获取优质医疗资源的途径。

喜忧参半?外商独资会掏空医保吗?

对于这一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各界反应不一。

那么,外资独资医院在中国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否能像特斯拉在汽车产业中那样,成为一股推动中国医疗服务升级与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外资医院是否被纳入中国的医保体系之中。

外资独资医院若纳入中国医保,其有望作为一股新鲜血液,与公立医院形成良性竞争,推动后者在保持公益性的同时,积极寻求效率提升、服务优化及成本控制的有效路径,也能给老百姓更多的医疗选择。

但如果外资独资医院不能享受医保待遇,很可能就只能服务高收入人群,成为“富人医院”。没有医保的支持,它们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难以吸引普通患者,因此可能会转向专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

对于外资医院进入医疗市场的影响,我们老百姓得抱持一种既欢迎又审慎的心态。外资独资医院可能引入的先进医疗技术、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都是实实在在能提升咱们老百姓健康福祉的好事。相信我国有能力应对潜在的挑战,平衡外资医院进入的利弊,推动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