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应国务院总理邀请,挪威首相斯特勒于9月9日至1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9月9日早晨,斯特勒抵达北京。挪威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今年是中挪建交70周年。

据观察者网援引挪威广播公司报道,斯特勒在启程前表示,挪威和中国是相互尊重的朋友,尽管两国存在一些分歧,但挪威必须与中国进行合作和贸易往来,不会选择“完全倒向美国”的外交路线。对于即将卸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6日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攻击中国的相关言论,斯特勒表示:“他是北约秘书长,反映的是美国的观点。我是挪威首相。”挪威是北约成员国,也是欧洲经济区成员,“但同时也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

斯特勒此行不仅仅是例行公事。他带着一个商业代表团,行程横跨北京和上海两地,显然是带着十足的诚意而来。在踏上中国土地之前,斯特勒接受了媒体采访,他的一番话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是挪威的朋友。"这句话乍听之下平平无奇,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外交智慧。要知道,在国际关系中,称呼往往是一种微妙的政治表态。斯特勒选择在此时此刻使用"朋友"这个词,无疑是在向中国释放善意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挪威首相此行的目的无疑是进一步巩固中挪关系,在双边贸易、气候变化、北极事务等领域深化合作。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地位的北欧国家,挪威历来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此次访问必将为中挪关系注入新动力。挪威首相必须谨慎应对,既要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又要照顾北约内部的关系。这需要挪威保持高超的外交智慧,在中美欧博弈中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前不久,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克在访问挪威并与挪威首相斯特勒举行会谈,在会谈后的联合记者会上,斯托尔滕贝格又对中国横加指责。斯托尔滕贝格要求中国“停止支持俄罗斯的非法冲突”,并宣称中国已成为俄乌冲突“决定性推动者”,还造谣说中国在给局势“火上浇油”,“促成了俄罗斯许多武器的生产”。关于斯托尔滕贝格的指责,可以说都是陈词滥调,中方也早就作出过明确批驳。

为了增加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以及地位,一些北约国家将自己的军舰派遣到亚洲附近为他们站台。与此同时,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又一次警告中国并且“好心”的给我们指出了2条路。面对北约的警告,中国并没有进行表态,毕竟北约国家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挪威首相的访华恰恰就证明了这一点。北约试图染指亚太的行为终究会是一场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北约的恶意诋毁,中方立即强硬回应,抨击北约是“冷战遗存、阵营对抗和集团政治产物”,“北约的黑手伸向哪里,动荡和混乱就出现在哪里”。彼时,某些西方媒体甚至对双方的表态感到震惊,认为北约与中国之间并无深仇大恨,没有必要如此针锋相对。但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有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现阶段北约则愈发明确地将中国视为“系统性挑战”。

挪威的目标是实现碳中和,而电动汽车是关键,如果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就会增加消费者的成本,影响挪威实现自己的环保目标。挪威人精明得很,不会为了所谓的“欧洲团结”而牺牲自己的利益。挪威和中国的关系好,也不仅仅是因为电动汽车。这些年中挪在北极开发、商业合作等方面都有很多合作,双方都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挪威是北约成员国,加入北约主要也是为了自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挪威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是非常密切的,是挪威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美国。而且中国消费者对于挪威的海鲜,营养品,家具等产品的兴趣也在不断上升,挪威的旅游也是在近几年来深受中国游客青睐。由此可见,中国与挪威之间不管是在经贸还是在旅游上发展潜力都是非常大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斯特勒访华的前一天,北约秘书长就在他耳边吹起了“枕边风”,试图在斯特勒访华前,再次抹黑中国。

从现实情况来看,挪威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美国对挪威的影响力根深蒂固,作为北约创始成员国之一,挪威长期以来在安全领域依赖美国的保护伞,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挪威更加依赖北约的集体安全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外交政策的独立性。欧盟对挪威也有一定的制约力,在许多领域,挪威需要与欧盟保持一致,这使得其在处理对华关系时不得不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