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2日报道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9月9日刊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为非洲追赶型发展提供范例》的文章,作者是维克托·皮罗任科。文章摘编如下: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9月6日落下帷幕,峰会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现场,国际媒体记者报道开幕式。(图片来自中新网)

加强中非合作是消除西方霸权带来的风险、建设多极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应基于这一目标,去评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以及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所有项目。这些项目对于非洲独立于西方的发展,以及从总体上巩固世界经济和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帮助非洲国家最终摆脱西方新殖民主义体系,意味着阻止西方通过掠夺当地丰富的资源巩固自己的霸权,西方的这一行径对全球南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是毁灭性的。中国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种范式,在非洲探索现代化道路时可资借鉴。

总的来说,中非合作大概可分为四个方向:农业,这仍然是主导领域;以采矿业为重点的工业项目;道路运输和港口基础设施;培训当地技术人才。同时,基础设施的发展往往是前两个方向取得成功的主要和决定性条件,坦赞铁路项目就是范例。

通过提高坦赞铁路的运力,赞比亚产品可以经坦桑尼亚的港口进入印度洋,中国公司也参与了这些港口的现代化改造。贸易和进出口机会的增加将使中、赞公司能够扩大采矿和矿产加工规模,全面推动当地工业发展,开展终端产品贸易,并向赞比亚引进复杂装备。坦桑尼亚不仅可以获得过境收入,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港口基础设施扩大本国贸易。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极大促进了非洲大陆的互联互通、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中非贸易合作不断扩大。中方尤其重视推动非洲优质特色产品输华,自非进口农产品金额已经连续7年实现正增长。中国在满足自身对各种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可靠的出口市场,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培训农业专家、转让先进农业技术、建设农业园、推广高价值作物种植项目。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82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坚果、蔬菜、花卉分别同比增长130%、32%、14%。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是帮助非洲农业抗击饥饿的一个典型例子,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20多个非洲国家扎根。总体而言,在中国先进实用技术帮助下,当地农作物增产30%到60%。

农产品贸易固然重要,但非洲的长期战略发展更依赖于工业化和新兴产业合作。专家指出,近年来,除传统的采矿和矿产初加工外,中国不断增加对非洲加工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和劳动力培训的投资。中国的现代化经验对非洲尤为重要,非洲国家政府和专家对研究中国模式特别有兴趣。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后殖民时期非洲现代化的初始阶段,苏联在很大程度上是追赶型现代化的成功典范,“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错误认知开始动摇。苏联解体后,在非洲反对西方新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中国成为新的榜样。

重要的是,中国在新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成功实践,这一点在非洲清晰可见。除了纯粹的经济项目,中方还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医疗和教育的物质基础(修建学校、医院等),援建人文基础设施,这有别于西方的态度。

津巴布韦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执行主任穆内齐·马达库凡巴分析了非洲国家对现阶段与中国合作有特殊兴趣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是,中国走过了类似的道路。中国经验丰富,经历过这些……中非合作是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强调理解彼此国情、环境和发展重点的重要性。”(完)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