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老区岳西的广袤田野中,夏日的阳光洒在茯苓种植基地的垄沟上。安庆师范大学茯苓菌团的成员们正穿梭其中,与种植户进行热切交流,仔细查看茯苓的生长状况,用热情与担当、科技与智慧在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壤上共同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中药茯苓种植历史悠久。本地优质的松树是岳西茯苓生长所需要的主要培养料,为茯苓菌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养分。然而,由于当地的农户大多采用砍伐松木的方式来培植茯苓,导致当地森林植被的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且茯苓是一种生长在地下的真菌,其菌丝会穿透土壤,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长期养殖会造成土壤盐渍化和土壤肥力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保证茯苓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团队“茯苓菌团”与当地企业安徽西农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成立科技服务平台——安徽岳西茯苓科技小院,共同探索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守护革命老区致富路。

安徽岳西茯苓科技小院是建立在生产一线的、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其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地研究,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农户及生产组织为特色,以实现作物高产和资源高效为目标,引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生产,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并逐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变革,为技术研发和推广增添“源头活水”。

在连日的走访中,团队深入乡村,与种植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茯苓的种植环境,详细了解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针对种植户提出的技术难题,团队成员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耐心地进行解答和指导。同时,他们还向种植户介绍了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种植户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下雨,田间积水过多,不利于茯苓的生长怎么办?”“传统种植的茯苓生长周期太长了,有什么办法能尽量缩短吗?”面对种植户的提问,团队成员、生物科学类专业2023(6)班的方良睿结合自身所学,为他们进行一一解答。据她介绍,团队研发的茯苓生态种植模式不限季节,可以通过工厂化集中管理缩短生长周期,且仅在结苓期覆土,可控性较高。“村民们的支持与信任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一定会扑下身子‘迎考’,将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交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田野答卷’”方良睿这样说。

岳西县中关镇请寨村的王德权是一名有着30多年种植经验的茯苓种植户,当团队走进家中与他交谈时,他自豪地分享着:“我们家的地在斜坡上,田间的水可以自流,茯苓的产量比别家的都要高。”他表示,由于新技术的引进,现在大部分农户都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采用更环保的种植方式,提高了产量的同时还保护了森林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该团队第四年参与此项活动。四年来,团队成员不忘初心,持续为岳西的茯苓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探索创新。截至目前,团队已攻关研发了茯苓液体发酵和袋料培植、压缩棒培植、半覆土培植、引苓接木四种新型茯苓栽培模式,有效避免传统伐木种植方式造成环境破坏等弊端,真正做到将实验室研究成果“送”入百姓家,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革命老区致富提供了“新农具”。

团队队长、生物技术专业2023(2)班的叶籽杭表示,通过与种植户的交流,他能深刻体会到种植户们对于致富的渴望和对科技知识的渴求,看到有的种植户因为自己的帮助而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他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会继续努力,深入实地调研,研发出更多新型培植方式,提高茯苓产量,用科技守护岳西的致富路。”

通讯员 马士蕊 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