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伟人年少相识,以诗会友,老年仍互相监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是毛主席年轻时候写下的一首壮志凌云的豪诗,让陈毅和毛主席互相看到对方的另一面,知道了对方的才华横溢,也让陈毅两人从此结下深厚友谊。
毛主席如果到前线带兵打仗,他就会把自己写下的文稿放在陈毅那里,让陈毅代为看管,陈毅也是十分珍视毛主席的文稿,每次都认真仔细地收藏起来。
毛主席常常忙于战事,很少有空闲能写诗。陈毅则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写上一两首诗词。
建国后六十年代,陈毅经常出差,回国后见到毛主席,毛主席关心地询问他最近怎么没写诗了。
陈毅答到他其实写了很多诗,既然毛主席问了,那便拿出来一起看看。
毛主席也不客套,还给他改了一首。
两人的友谊就是这般深厚的君子之交。
毛主席第一次游览天坛时,同游的人中就有陈毅。
那日阳光明媚,风光无限好,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率先来到天坛公园。这时候其他人的车还没来,平易近人、关注民生的毛主席就来到一旁的小店内和售货员交流起来,了解基层人民生活。
过了一会儿,陈毅等人便陆陆续续都到齐了。众人交谈着前行。
参观完大殿出来之后,摄影记者徐肖冰给毛主席一行在汉白玉台基上照下了第一张珍贵的合影照。
顺着汉白玉台阶下来,徐肖冰见毛主席游玩的兴头正好,便提议不如再拍一张大合照。
毛主席听完高兴地答应了。
于是,他们便在殿院中间,背对着祈年殿,排成了两排,又留下了一张纪念意义十足的合照。
照完相,没想到毛主席竟叫住了陈明仁,主动和蔼地邀请陈明仁两人单独合照一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单独跟国家领导人毛主席照相,陈明仁当然是打心里感到高兴和荣幸。
但是他又有些不自信和徘徊,不懂为什么主席要跟他单独合照。正当他各种复杂情绪交织,不敢过去时,陈毅主动把他带到了主席身侧。
他向陈明仁解释了主席对老乡的亲切喜爱,替主席讲出合照缘由。陈毅能一眼洞察陈明仁的忐忑不安,又能感知到主席没有说出来的想法,既安抚了陈明仁,又避免了主席被人误解。
一行人参观到东配殿的时候,走着走着,毛主席烟瘾犯了,不自觉地点了一根烟,边参观边吸着。
但是毛主席没有留意到,在旁边的门框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赫然写着:请勿吸烟。
陈明仁倒是留意到了。正当陈明仁踌躇着拿不准自己是否该提醒毛主席的时候,陈毅早已快步走到毛主席身边,指着“禁止吸烟”的指示牌示意毛主席看。
陈毅并未纠结于毛主席的身份而没有指出,相反直接坦率地告诉毛主席。
而毛主席顺着好友的示意抬头,这才看到了木牌上的字。他并未指责陈毅拂了他的面子,相反他毫不介意地灭了烟,随后又用乡音缓和紧张气氛道:
“下不为例!”
其他人听到毛主席风趣幽默的回答,也不再拘束,继续相谈甚欢地走着。
两位伟人的互相陪伴扶持甚至可以跨越生死。
陈毅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时,激动地说:
“老兵陈毅,向你报道!”
陈毅是军事家,在中国革命的疆场上号令千军,威名赫赫;陈毅是诗人,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于诗篇,畅志释怀;陈毅是外交家,在日新月异的国际舞台搭建新中国的外交桥梁,博闻强记。
这就是让毛主席在病中都要匆匆赶来悼念的陈毅将军。
两位伟人友谊长存,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参考资料:江苏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