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藏书,有人喜欢藏钱,要等待不时之需,还可以传给后代。那么,到底是藏书还是藏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人们大多遵从儒家的道德,虽然这种道德被统治阶级改写,但对人们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大多数人都是农民,不读书,不识字,羡慕读书人,却不能变成读书人。农民有功利主义思想,认为读书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只要做了官就可以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他们要想改变命运,就要花费三代以上人的努力,积攒钱财,供养一个书生,让书生去赶考,以此改变家族的命运。书生也有功利主义思想,认为考中了就可以做官。就要拼命读书,哪怕“头悬梁,锥刺骨”也要读。他们不知道,科举考试的淘汰率是皇帝设置的,皇帝故意设置很高的淘汰率,以此消耗民间读书人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专注于科举考试,他们就不会看到阶级差距之后愤愤不平,也不会为民请命了。民间读书人,倘若有一些钱就要买书,藏书,传给后代。一些大学问家都有自己的藏书楼,有的甚至藏书十几万册,还设立了借阅制度,有专人保护藏书楼。他们买书、读书、藏书,还要把书传给后代。可是他们的后代很多不成器,接替了祖先传下来的书籍,却坐吃山空,没有读书,也没有把书上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甚至弄出一部分书偷着卖了。而藏书楼也经历过水灾、火灾、盗匪的抢劫等等事件,很不容易保存下来。藏书的人并非只是有自己的癖好,而是要把文化经典传承下去,让后代人都做读书人,明白礼仪道德,要为老百姓做事,还要树立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们爱读书,怀有深深的读书情结。宋代大藏书家杨万里云:“绝甘屏荤,而以诗礼为膏粱;捐绮牴缟,而以文史为襟带;去丝远竹,而以简编为笙镛。”宋黄庭坚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自觉语言无味,对镜亦面目可憎。”

藏书家爱读书,甚至达到了典衣费食的地步。明代藏书家祁承就是这样,他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明代藏书家杨循吉的藏书楼取名“卧读斋”,以表明他愿终身以书为友,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心态;明末藏书家陈继儒酷爱读书,常指着书对弟子说:“吾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藏书算是一种乐趣,传给后代算是读书精神的薪火相传,传递的是精神财富,而不是巨大的物质财富。虽然后代可能会出现不孝之子,出现很多不读书的人,甚至会把书籍变卖损毁,藏书的人也不会放弃藏书,不会放弃传播知识和文化。保存书籍等于保存了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传递历史和文化。与其给子孙很多的钱粮,不如给他们很多书来读。藏书家都是这样想的,但经过几代之后,书籍到底什么样了,他们就管不着了。按照世俗的观念来看,藏书不如藏钱,因为藏书再多,等到生活中有巨大花费的时候,书不能拿来花费,甚至卖的时候卖不了多少钱,等于一堆废纸,而藏钱就不一样,藏的钱很多,遇到巨大支出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应急。从物质层面来看,藏书确实不如藏钱,除非手机能转化成大量的钱,或者藏书家可以通过书籍的买卖获得很多钱,通过书中的知识和文化赚了很多钱,都算作藏书的巨大作用,不然书籍只是传递精神文明,却不一定能够抵挡物质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籍是传递知识和文化的载体。传递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钱是价值的载体,传递的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藏书家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要把好的精神通过书本传递下去,而不仅仅传递一些钱财。藏钱的人认为藏书的人可能精神不正常,有那些买书的钱不如存起来,或者用于经商,让钱生钱。整天读书并不能变得富裕,也不能变成有钱人,甚至读书人根本就考不中,做不了官,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从实用主义观点来看,这样的读书确实没什么用,甚至读书人越读越穷,越读越有些不正常。而从精神层面来看,读书人却在书中找到了精神寄托,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文化,甚至建构了自己精美的精神大厦,形成了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虽然有一些自恋,但阅读带给读书人的好处是难以用一句话说明的。人活着不应该只追求物质财富,还应该追求精神财富。前提是人应该有吃有喝,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再去追求精神财富。不然吃不上喝不上,还整天读书乐呵呵的,就会被人视为精神不正常。

当代人似乎更注重物质财富,认为藏书没什么用,不如藏钱。藏钱越多就越富裕,不但自己可以享受钱多的福利,而且让子孙后代都可以享受这样的福利。这是一种物质层面的追求,本无可厚非,但从精神层面来看,藏钱却没有太多的用处,不如用钱买一些图书,传递下去。当然不至于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书,而是拿出一部分钱来买书,让子孙后代出生在书香门第,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家风。子孙后代出生在满屋子都是图书的地方和出生的满屋子都是钱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以后发展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倘若只是从物质层面来看,子孙出生在满屋子都是钱的地方是最好的,但很可能会跑偏,很可能会成为败家子。而子孙出生在满屋子都是书的地方,就可能形成好的人格和气质,进而成为栋梁之材。即便是现在的富二代或官二代也不是大老粗了,大多都有留学的经历。不但要在中国读书,而且要到外国读书,拥有高学历,也就可以接替父辈的权力或财富了。不读书,他们可能真的会成为败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板桥曾经说过:“子孙有能耐,留钱做什么?子孙没能耐,留钱做什么?”子孙有能耐,祖上不用留钱,他们自己就会赚钱;子孙没能耐,祖上也不用留钱,倘若祖上留钱了,他们会把钱败光,照样还是没能耐,甚至坐吃山空。在满足一定的物质需求层面上,还是藏书比较好,也比较理想化。只是大多数人都被资本引导,以为藏钱才是最好的,甚至这种观念代代相传,不可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