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逐渐意识到,人生的旅途,是一天天走过去的,我们无法跳过其中的任何一天。这句话放在最前面,因为这也是最近读者朋友们常常提问的内容:
人要怎么样才能坚强呢?人要怎么样才能不脆弱呢?
道理翻来覆去,其实还是那么几句,无论是谁来回答,都大差不差。
就好像人教人,永远学不会;事教人,一遍就会了。
我们无法跳过人生旅途中的任何一天,也无法跳过生命中的每一个站台。
换句话说,我们谁也不可能从道路的这头,一下子到达那头,从现在的这个你,一下子变成想象中的那个你。倘若有任何人告诉你,这世上有速通的道路,明智的选择,是不要相信。
于是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一点点收拾自己。
昨天晚上的脆弱,在今天早上拾起来;昨天晚上的无助,在今天早上阳光出现的这个瞬间,把它暂时地抛在脑后。
无论如何,情绪依然是一个周期。
被折磨的,会有一刻得到喘息;快乐着的,会有一刻觉得悲哀。
所有的坚强,大概都是从脆弱中生长出来的,而这坚强,也时不时地还是会脆弱。
你无法跳过这样的阶段,你只能一天天一点点地去下一站。
另起一段,这是《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三版序。
这本书首次与大家见面,是在2013年,在2018年的时候,进行了首次的增订。
十一年后的2024年,在重读全篇文稿的时候,我有一种与曾经的自己重逢的感受,先是有些陌生,而后又逐渐熟悉。十一年的岁月让我走过了一段不算短暂的旅途,我不再是过去的我,却又与曾经的那个自己息息相关。
我常觉得虽然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我们实际上比自己想象得更脆弱。因为我们能够真正握在手中的东西并不多,也因为那时的我们都尚未真正地看到过世界,于是迎来的,便是一次次的鼻青脸肿。然而青春也顽强的,如同此刻依然年轻的你,拥有着活力,心底也有着因为不甘心而继续向前的勇气。两者相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条独一无二,再也无法复制的道路。
跌跌撞撞走出的道路,不一定笔直,或许弯弯曲曲,但那便是最真实的足迹。所以在修订这本书的过程中,在短暂的陌生后,我理解了当时的那个自己,理解了他的脆弱,理解了他的啰嗦,也理解了他的逞强。
或许也正因为脆弱,才不得不学着坚持。最初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鼓劲,需要一遍又一遍地从各个地方汲取些许的力量,后来才能逐渐在自身中挖掘出力量,直至变得从容。
我想,所谓的坚强,大概都是从脆弱中生长出来的。
在此感谢每一位读者,感谢你们的耐心,包容和陪伴。
写作本身,像是写给世界的一封信,在那一刻,有没有收件人并不是那么重要,就好像记录生活,你始终是记录给自己看的。然而这世上确实有收件人,在茫茫人海,在匆匆忙忙中,驻足片刻,把信封打开,一点点阅读。所以我总是把读者当作亲近的朋友,既然是朋友,那便可以在这篇序中多说最后几句:当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勇敢地向上攀登,当你拥有力气的时候,就勇敢地向前迈进,我知道勇气会在很多时刻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也知道山后头或者道路尽头的风景也总是不似我们想象,但从一开始,最重要的,便是我们能够拥抱着自己的敏感,向上攀登这件事本身。
我们所能开拓的世界或许不大,我们能登顶的山峰或许不多,但我们后来能拥有的所有世界,都是从那时的第一步开始的。天空是否会更宽广,你会自己拥有答案的。
最后,在这次修订的过程中,在删改和精简排版的同时,我也新增了一部分文字,放在了这本随笔集中,希望这本书不仅有从前,也能有现在,这也算是我与自己的隔空对话,希望你会喜欢。
那,我们书里见。
另起一段,写最后一段话。
我曾经一直在想,什么才叫好好生活呢?
后来发现,在能去远方的去远方,叫好好生活;
在能跟朋友聚会的时候聚会,叫好好生活;
在能吃顿好吃的时候吃顿好吃的,叫好好生活;
在闲暇的时刻拿起一本书,也叫好好生活。
于是我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不一定对,或许只适用于自己:
所谓的好好生活,就是活在当下的这个瞬间,是抓住能抓住的那些让时间慢下来的瞬间。
以上。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谢谢所有读者。
(书在这儿,大家就不用再点原文链接那么麻烦啦。)
热门跟贴